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直接打数,比你这摊开一大摞的竹简快。”
     刘妧接过账夹试了试,算珠在锦纸夹页间“哒哒”滑动,核起数来果然快了一半。“让孙五给蜀郡送些去,”她把账夹合上,“再带十车锦币,让他们亲眼看看——软的未必不如硬的。”
     西市“锦币兑换铺”前,老钱正举着剪刀剪锦币,币角被剪得歪歪扭扭。
     兑换铺掌柜赶紧扑过来,手按在剪刀上:“老钱师傅!锦币破了可拿到少府换整,剪了多可惜!”他从柜里掏出陈阿娇设计的“锦币修补章程”,章程用锦纸写着,字边描着金线,“你看,破币黏合需用蜜蜡,接缝处盖‘少府印,跟新的一样用。”
     老钱缩回手,剪刀“当啷”掉在地上:“我以为破了就废了呢,上次换米时被人撕了个角,心疼好几天。”
     阿罗憾这时掀帘进来,币袋“哗啦”放在柜上,袋里的锦币用汉越双语标着面值。“换五铢钱,”他指着币袋,“十两锦币,换钱千文。”
     掌柜拿出“锦币秤”,秤杆上的锦线刻度在阳光下亮闪闪:“您看刻度,十两不多不少,这就给您取钱。”
     芍陂的“汉越互市节”,幡旗插得像片小树林。孙五带着牙行弟子穿梭其间,手里举着锦纸写的“商品价目表”,表上汉货标锦币,越货标竹筹,字是用蜡墨写的,不怕潮。
     “赵老实的织梭专利,”孙五指着表上的大字,“西域价三百锦币,越地价二百五十车竹篾,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阿月的织坊摊前围满了人,她新织的“市易纹”锦帕上绣着汉越交易图:汉女递锦币,越人捧竹器,针脚细得能数清。“每帕三张锦币,”阿月举着帕子笑,帕角在风里飘,“买两块送个越人小绳结,辟邪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老实的米摊前摆着新做的“锦币投箱”,箱口挖得方方正正,刚好能投进锦币,边上还刻着“防假币”三个小字。“投币取米,”他拍着箱子喊,“不用排队,币真米足!”
     暮色漫过西市,孙五在牙行算账,锦纸账本摊在案上,像铺开片小锦缎。账上记着今日促成的二十笔交易,其中越人用竹器换汉锦的“跨族贸易”占了半数,每笔都画着小小的车和船,标着“已结算”。
     他摸出陈阿娇给的“牙行算筹”,筹上刻着“抽成五厘”的字样,算珠在筹上“哒哒”滑。算着算着,孙五忽然笑出声——这月的牙佣,够买鲁直车坊的半辆藤锦车了,往后去芍陂查账,不用再走路。
     不远处,阿罗憾的驼队正出发,驼铃“叮当”响,驼背上的锦币袋和织机晃悠悠的,锦纸账本的翻动声混在铃里,像支赶路的曲子。
     建章宫掌灯时,刘妧翻着孙五快马送来的《牙行市易录》,录末贴着阿月画的“互市节锦帕图”,图中汉越百姓举着锦币笑,旁边注着行草:“牙人孙五说,锦币让越人敢多囤货了——以前怕换不出东西,如今揣着币,啥时买都行。”
     陈阿娇展开新制的“市易印信”,印信是块锦缎封泥,上面压着十二章纹,龙纹旁边藏着个小藤筐。“哀家让少府用这印封大额锦币,”她用指尖点着印泥,“商队跨省交易,封泥不破,币就假不了,比带护卫省劲。”
    喜欢。
  

第247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