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建章宫的铜漏刚滴过卯时三刻。
     檐角铁马在晨风中轻颤,铃舌撞击声混着太学方向传来的钟磬,在空阔的殿宇间回荡。
     刘妧案头的《文武学院生徒册》摊开数尺。
     朱砂批注在晨光里透着亮——文院三十名女徒的籍贯旁,分别画着织锦梭、盐井勺、浆洗槌等标记;
     武院女徒的骑射初试成绩下,压着西市女户送来的软甲尺码统计表,最小尺码旁画着朵小弓箭,注着34;适十三岁女童34;。
     34;陛下,太后在偏殿候着,手里捧着个玉镇纸呢。34;
     侍女绿萼将暖砚推近,砚台里的松烟墨泛起涟漪。
     殿外忽然传来环佩撞击声,像珠串落在青砖上。
     陈阿娇披着月白织锦太后衣踏入,凤纹披帛上的金线正映着册页上34;经纬天下34;四字。
     她鬓边赤金簪轻晃,簪尾新缀的算筹珠在光线下折射出细小数字。
     34;瞧瞧尚方署的新活计!34;
     陈阿娇将一方刻着34;巾帼英才34;的玉镇纸按在册上。
     镇纸边缘雕着女书生挥毫、女武士挽弓的对纹,34;昨儿用五王私藏的玉璧改的,璧孔里嵌着公孙弘骂39;女子无才39;的竹简残片,被工匠磨成了粉填在纹里。你摸摸看,这儿还硌手呢。34;
     她袖口赤金镯碰着镇纸,发出清越声响。
     34;卫青今早差人来报,34;她压低声音,凑近刘妧,34;武院女徒用织锦39;挑花39;技法,在沙盘上复原了匈奴右贤王的营帐布局,连马厩位置都和北军探报分毫不差。那些丫头片子,把织锦的经纬线当等高线使呢!34;
     卫子夫扶着侍女走进,素色襦裙上的暗纹兰草沾着御花园露水。
     34;太后,陛下,34;她展开绘有郡国食材的绢帛,各郡捐赠用不同颜色标成锦纹,34;南阳王阿莲送了百坛盐井腌菜,说用熬盐锅腌的菜能放半年,还附了张纸条,说坛口封蜡的法子是跟织锦坊学的;长安柳氏女织了千个39;气密锦袋39;,袋口用的是织锦活扣,开合比皮袋快三倍,女徒们说装书简不怕雨。34;
     绢帛末页贴着压平的锦缎,金线织的34;文武兼修34;四字周围,绣着太学女学徒们的指印,其中一枚指印旁用小字注着34;渔阳李氏女徒按34;,指印边缘还留着淡淡的墨迹。
     窗外忽然传来太学方向的钟磬齐鸣,混着隐约的女书声。
     刘妧指尖划过生徒册上34;班昭34;的批注,忽然想起三日前学院开院时——
     陈阿娇站在文院讲堂前,金错刀在楠木柱上刻下34;女子亦可为大儒34;,木屑飞溅时,有片落在班昭的竹简上,老博士们气得拂袖而去,而班昭只是默默拂去木屑,继续讲解。
     【前世回忆】
     波士顿美术馆的东方馆里,她曾隔着玻璃看宋代女红兵书残页,解说牌称34;疑为军营女眷所记34;。
     那些绣在罗绢上的兵阵图,针脚细密如织锦,却被归为34;闺阁杂记34;。
     此刻案头生徒册上的朱砂批注,竟与记忆中残页的绣线走向隐隐相似,仿佛跨越千年的呼应。
     34;陛下?34;
     卫子夫的声音拉回思绪,刘妧这才发现自己捏碎了枚竹简签,竹屑散落在34;南阳女徒34;的名字上。
     殿外传来木屐与竹简相击声,文院博士班昭领着两名女徒疾步而入。
     年长女徒抱着刻着《诗经》的竹简,竹简边缘用彩线捆着;
     年轻女徒怀里却是卷织锦,锦面上用金线绣着诸侯朝贡图,波纹状的锦纹蜿蜒如河流。
     34;启禀陛下、太后,34;班昭的象牙笏板轻点青砖,竹简夹缝掉出片算筹,34;文院女徒用39;通经断纬39;解《尚书》,将39;协和万邦39;喻为织锦39;百线归一39;。34;
     她指着年轻女徒的织锦,34;此图用39;水波纹39;锦纹对应诸侯路线,波纹交汇处正是王都所在,女徒们说,经线是王道,纬线是诸侯,缺了哪头都织不成锦。34;
     34;这想法妙!34;
     陈阿娇抓起金错刀,在竹简空白处刻下34;经义入锦,可喻天下34;八字,刀刃划过处露出卫子夫预先写好的《文院授课条例》,34;班博士,下月开讲《春秋》时,记得带些织锦样本来——哀家要让她们知道,史书也能当经纬织,比老儒们干巴巴讲经有趣多了!34;
     年轻女徒突然上前一步,指着织锦上的一个节点:34;太后,这里的39;回纹39;对应齐桓公的会盟地,我们用织锦的39;断纬39;技法,把重要会盟都织成了不同纹样呢!34;
     她袖口还沾着织锦的金粉,显然是连夜赶工。
     未时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陈阿娇织锦披帛上投下光斑。
     刘妧望见太后鬓边算筹珠随翻页动作轻晃,每道刻痕都对应《九章算术》的一个公式,在光线下明明灭灭。
     殿外忽然传来甲叶与木剑相击声,夹杂着少女的呼喝。
     武院教习平阳侯家儿媳带着三名女徒奔入,她们身着软甲,腰间挂着用织梭改的短剑,剑鞘上彩线绣着34;精忠报国34;,针脚虽歪却透着韧劲。
     34;太后!陛下!34;
     女徒们将短剑举过头顶,剑鞘流苏扫过青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年长的女徒指着剑柄上的齿轮:34;这是用织机传动原理改的连发匕首,按动机括能连发三枚铜针,射程

第213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