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长安的晨雾裹挟着粟米香漫过宫墙时,司农寺后堂的青铜漏壶刚滴完第五升水。刘妧挽起袖口,露出腕间那枚刻着34;算34;字的青铜手环——这是太学算学博士的信物,用高祖年间的铸钱铜料打制而成。她将秣陵稻种倒入验粮仪的方口,这具形如青铜鼎的器物是墨家钜子依照《墨经》34;衡木加重,本短标长34;之理打造,炉腹内的磁石转盘嗡鸣着吞吐竹简,朱砂字迹在晨光中显形:34;秕谷三成,陈米五成,沙砾二升。34;她用指尖碾开一粒稻种,露出里面发黑的芯子,与去年陈留郡百姓充饥的34;观音土34;别无二致。
     34;公主请看此牍。34;司农寺卿徐偃踏入后堂,广袖上的34;均输34;纹袖扣泛着铜绿,那是文景年间老算吏的遗物。他捧来的帛书边角虫蛀密布,却在34;吕太后二年34;的简牍中露出关键句:34;民以田亩多少为算,辅以口赋,岁入增二十倍。34;简牍间还夹着片泛黄的粟米壳,不知是哪位汉代算吏核账时留下的,34;当年先父曾说,高后之制被污为39;牝鸡司晨39;,实则是我大汉首次按产计税的尝试。34;
     刘妧望着窗外平准仓的机械臂,那木质齿轮仿照张衡地动仪的构造,正在将霉变粟米分拣至赈济车。三十年前,这里曾是文景之治的34;天下第一仓34;,如今却因算赋不均堆满豪强的陈粮。她忽然想起昨夜在东市听见的童谣:34;算赋按丁收,豪强粮满楼,贫农吃秕谷,路有饿死骨。34;便转头对徐偃道:34;徐公可知,李崇地窖里的粟米足够敦煌戍卒吃上三年,而他每年按丁纳赋仅四百钱,不过是他小妾一支玉簪的价钱。34;
     未时三刻,司农寺前的青铜鼎响过三响。李崇的鎏金马车碾过朱雀大街,车帘上的34;耕读传家34;绣纹已褪成浅黄,露出底下金线绣的谷穗——这是他为应对考课特意改的纹样。管家掀开帘子时,一股沉水香气扑面而来,李崇扶着青玉扶手下车,腰间的算筹袋用和田玉镶边,袋口却露出半截算珠算盘的角——那是东市34;秘算阁34;的新品。
     34;徐寺卿这是要学张汤苛政?34;他的金丝蟒纹披风扫过34;资产计税34;宣传单,履綦上的嘉禾纹踩住了34;富民强国34;四字,34;我家五世单传,男丁不过五人,若按田亩征税,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列祖列宗?34;他身后的门客中,有三人不自觉地摸向袖中的算珠算盘——那是他们偷买的避税器物,算珠碰撞声轻如蚊呐。
     34;列祖列宗若知你用霉变粟米牟取暴利,才该无颜见江东父老。34;刘妧踏出评估仪,黑色司农官服的前襟绣着算筹纹样,腰间铜鱼符刻着34;算学正税34;。她挥手间,评估仪的青铜面板亮起,全息投影如卷轴展开,李崇的田庄在光影中显形:34;这六千亩苜蓿地,为何地契编号比敦煌戍卒的屯田早三十年?莫不是你家先祖能预知五十年后的屯田制?34;
     陇西豪强隗崇按紧腰间的算学弩机挂件,那是太学博士以《考工记》为蓝本所制,弩身刻着34;强弩之末34;的铭文:34;高祖约法三章,言39;轻徭薄赋39;,算学此举有违祖制!34;他的护腕刻着34;力拔山兮34;,却在评估仪的红光下显得粗陋不堪。
     34;隗公可知莎车国的39;骆驼税39;?34;莎车王弟的税务顾问阿合买提掀开羊毛毡帽,露出缠着算学公式的头巾,34;骆驼按齿龄计税,商队按货物估值,连王庭金冠都要折算成羊奶。34;他展开的皮质账本上,粟特文与算学符号交织,34;骆驼税=存栏数×齿龄×牧草价34;的公式旁,画着只栩栩如生的双峰驼,34;贵国若再守旧,丝路商贾恐笑我大汉无税政可言。34;
     李崇的管家突然剧烈咳嗽,袖中磁石滚落。阿瞒的导盲犬34;追风34;立即扑上,爪子按住那块刻着符文的石头——其樟木香与钩弋宫34;祥瑞事件34;的香料成分相同。霍去病从飞檐跃下,他的护腕刻着北军军徽,腰间悬着算学税务稽查令:34;隗崇,你私铸的算学弩机零件,怕是用逃税的铜料造的吧?这磁石上

第127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