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的34;生男符34;,竟被百姓用来包裹面饼,长安西市甚至出现34;符纸换粟米34;的交易,街头童谣唱道:34;生男符,黄又黄,换块面饼充肚肠;算学井,亮堂堂,汲水淘米甜如蜜。34;
馆陶公主轻摇团扇,扇面绘着《豳风·七月》农事图,扇骨刻着34;临华殿制34;字样:34;老身临华殿设算学工坊,教百姓用玻璃片嵌窗采光,去年冬天疫病竟减了两成。比起某些人送的符水,百姓更信算学滤水井的清甜。34;她瞥向钩弋夫人,故意提高声音,34;妹妹若真关心39;天命39;,不妨让宫人学些算学记账之法,别再闹出39;赐宴十席,食材却备了百席39;的笑话——国库的粟米,可不是用来糟蹋的。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道家黄生抚须而笑,腰间系着磨损的《道德经》竹简,绳结处串着一枚太学算学科的结业筹:34;《老子》云39;治大国若烹小鲜39;,算学核户籍、定赋役,正是39;动善时,事善能39;的体现。夫算学者,非逐利也,乃量度天地之准、平衡万物之器。34;医家李柱国举起《黄帝内经》,书页间夹着太学算学与医学合讲的课稿:34;医家治病,需先辨虚实;治国亦然。算学察仓储、核人口、计徭役,如同给天下切脉,方能39;虚则补之,实则泻之39;,此乃治国之39;辨证论治39;。34;
汉武帝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落在刘妧手中的湘竹算筹上,那算筹尾端刻着34;治世34;二字,正是他早年赐给刘妧的束发之物:34;女君以为,天命究竟为何?34;
34;天命在民,在稼穑,在桑麻。34;刘妧将算筹轻放案头,筹身与竹简碰撞,发出轻响,34;昔张苍为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此乃算学治国之始。今用算学核田亩,百姓知赋税公平;用算学通商路,胡商知汉家信用;用算学兴太学,学子知经术需通实务。34;她走向殿门,指着远处长安街头——几个百姓正围在告示前,有太学生蹲在地上,用算筹比划着34;算学核田令34;的细则,一位老农虽目不识丁,却也跟着伸出粗粝的手指,在尘土上模仿算筹的排列,34;百姓虽不知《春秋》微言大义,却知算筹算出的田亩是真是假,分得的粟米是多是少。此即天命所在——天命非神怪之说,是百姓饭桌上的粟米,是商贾驼队里的布帛,是太学讲堂中的筹策。34;
公孙弘望着殿外,想起方才路过太学,见弟子们正围坐论辩,有人用算筹推演《春秋》34;初税亩34;,以算学论证34;履亩而税34;比34;井田制34;更能便民,争论声中虽不乏青涩,却透着一股务实的生气。他拾起脚下那枚算筹,刻着的34;均输34;二字已被磨得发亮,想起《盐铁论》中桑弘羊以算学强汉的记载,不由得轻轻叹息:34;臣尝读《史记·平准书》,见桑弘羊39;以计算用事39;,初时以为苛细,今日方知,算学非与经术相悖,实乃经术之器也。臣愿摒弃成见,从女君学算学,以补经术之不足。34;
暮色漫进金銮殿时,汉武帝解下天子剑递给刘妧,剑鞘刻着34;民本34;二字,乃高皇帝斩蛇剑的仿制品:34;明日起,代朕巡阅天下,以算学为尺,量百姓疾苦,以经术为纲,维国家纲常。记住,朝堂的筹策,要落在百姓的灶台与田间。34;钩弋夫人转身离去,途经殿门时,听见两名百姓模样的人在廊下交谈:34;算学核田令下,我家能多分半亩地种粟米,这下冬粮有着落了。是啊,比求神拜佛管用多了,明儿我也去太学门口,讨教讨教怎么用算筹算账......34;她攥紧帕子,终究没再说什么,唯有曼陀罗香混着暮色,消散在回廊深处。
殿外更夫打梆声起,34;咚——咚——34;,惊起檐下归巢的雀群。刘妧望着长安灯火,太学诵读声又起:34;粟米章曰:粟率五十,粝米三十......34;这声音里,有大汉的将来,有民心的向背。公孙弘握着那枚算筹,暗自决定明日便致仕太学,亲率弟子将《春秋》义理与算学实务结合——治国之道,或许真在这筹策之间,在经术与实务的相济之中。
金銮殿门缓缓闭合,而算学之光,正透过窗棂,照亮殿内34;允执厥中34;的匾额,也照亮了殿外百姓手中的算筹、商人驼队的算袋、太学弟子的算筒。这算筹,丈量的不仅是田亩赋税,更是一个王朝的兴衰命脉,是民心向背的无声称量。
喜欢。
第119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