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郡的麦浪翻涌如金潮时,长安少府税曹的廊下弥漫着陈腐气息。七十二只青铜算筹筒泛着绿锈,整整齐齐码在墙角,却抵不过案头如山的竹简。刘妧掀开一册长安织坊税册,旧纸上的虫蛀孔洞密密麻麻,34;年产锦缎34;的数字被墨团反复涂改,墨迹晕染处还残留着靛蓝染料的痕迹,恰似织工们修补漏税的提花机,千疮百孔却强撑体面。
税曹令李实搓着满是蓝靛的指甲,指缝里嵌着经年累月的染料渍:34;公主您瞧,锦绣庄申报年产39;云纹锦39;百匹,可库房里的染料缸早结了蛛网。上个月查验时,连织机踏板的磨损程度都对不上数。34;他抽出另一卷竹简,边缘被翻得毛糙,34;自从钱通把持织坊行会,各坊申报的产量倒比高祖年间少了三成,可长安城里的贵人们,锦袍却愈发鲜亮了。34;说着,他掀开衣角,露出内衬上洗得发白的补丁,34;小吏俸禄微薄,去年冬衣都是用粗麻补的。34;
34;织机不会说谎,说谎的是握笔的手。34;刘妧翻开泛黄的《三辅黄图·织室》残卷,指尖拂过34;织工万五千人,日成匹锦34;的记载,丝绸摩擦竹简发出沙沙轻响,34;高祖定天下时,织室税乃国库重宝,如今竟成了豪族的私囊。34;她从袖中取出算学密度仪,青铜镜面上的经纬刻度与廊柱上的蟠螭纹隐隐呼应,34;今日便去云锦阁,让算学揭开这39;天机39;。34;说罢,她将残卷小心卷起,露出背面不知何人用炭笔写的34;税重民苦34;四字。
算学队穿过长安街时,恰逢织工收工。暮色里,孙大娘背着沉甸甸的织锦工具包,布包边缘露出半截褪色的计税标签——那是钱通去年强令撕毁的旧物。老人粗糙的手指绞着补丁摞补丁的围裙,欲言又止:34;公主...小莲的嫁妆还缺三匹锦缎,钱员外说...说报实数要被充公。34;她撩起衣袖,腕间缠着布条,隐约可见鞭痕,34;上个月多织了两匹,就被行会的人...34;
刘妧握住她龟裂的手,指腹触到纵横交错的织机划伤:34;充公的该是贪墨的贼。34;袖中滚落的计梭器模型在青石板上打着转,滚到孙大娘脚边,34;明日起,每台织机都会装上这39;经纬眼39;,织一寸锦,便算一寸税,多织的都是百姓自己的。34;老织工拾起模型,摩挲着上面的算筹纹路,恍惚看见亡夫临终前,用炭笔在泥墙上画的织机改良图。图边还写着:34;若有新法,织工可安34;。
未时初刻,云锦阁的雕花木门吱呀推开,二十八台织机正在运转,却听不见计梭的34;咔嗒34;声。钱锦斜倚在织机旁,绣着34;天工34;二字的锦缎拖在地上,被织机溅起的油垢弄脏。她腕上的金镯子刻着秘传的34;鸳鸯谱34;纹样,在算学队的扫描仪下却显露出34;私织34;的暗纹。
34;公主大驾光临,是来学织锦纹样的?34;钱锦的声音甜腻如蜜,指尖轻抚过织机的提花杆,指甲上涂着鲜艳的凤仙花汁,34;我这云锦阁的39;百鸟朝凤39;纹样,可是...34;
34;纹样再好,也遮不住漏税的针脚。34;刘妧将密度仪对准正在织造的34;九彩鸳鸯锦34;,仪器表盘的汞柱骤然攀升,34;申报经纱三百,实测二百四十,钱小姐可知39;欺君39;二字怎么写?34;话音未落,钱锦的金镯34;当啷34;撞在织机上,露出内侧刻着的34;偷税折绢34;四字——那是钱通给各坊的密令。钱锦脸色骤变,慌乱间打翻了一旁的染料碗,靛蓝溅在名贵的锦缎上。
申时三刻,少府织室的实验台前,两匹锦缎浸在青铜盆里。孙大娘攥着褪色的私织锦,想起女儿婚服洗后泛白的尴尬:34;钱员外说这是39;天染之色39;,原来...原来都是骗人的。34;盆中清水渐渐染成浑浊的蓝紫色,与算学队带来的34;天工锦34;形成鲜明对比。天工锦入水,竟泛起微光,宛如星河落入水中。
34;手艺要正,心也要正。34;刘妧用算筹夹起科学计税的34;天工锦34;,水纹在锦面上流动,竟未带走一丝色彩,34;此锦用算学配比染料,色牢度四级,可经百洗。34;张小七展开光谱比色卡,每块色卡对应着不同的算学公式:34;私织锦用的是过期靛蓝,色牢度二级,洗三次便成素帛。34;他举起色卡,阳光透过薄纸,映出密密麻麻的算学符号。
&nb
第65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