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89章 土豆成熟,西域风云突变[1/2页]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我才是猫大王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御花园的雪比往年融化得早,冻土翻出的新泥裹着融水,在晨雾中泛着青黑色。
     陈子元踩着湿滑的砖径走向菜园子,靴底沾上了泥也不在意——他袖中那封孟光的密报,封泥上还留着昨日加急火漆的焦痕。
     “大人!”菜圃篱笆外,孟光裹着粗布棉袍迎了上来,灰白的胡须上挂着水珠,“您看!”他掀开覆盖在垄上的草席,深褐色的土块间,拳头大的土豆正从裂缝中探出头来,表皮裹着湿泥,但掩盖不住底下的饱满结实。
     陈子元蹲下身,指尖轻轻拂去泥屑。
     土豆的触感温凉粗糙,就像握着一块会呼吸的石头。
     去年从美洲带回来的十二颗种薯,如今每株都结了七八个,最大的那个比他的掌心还宽。
     “亩产多少?”他声音颤抖地问道。
     “按照眼下的形势,”孟光蹲在他旁边,指甲缝里全是泥,“水浇地能达到八百斤,旱地也有五百斤。”老人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您看这芽眼,十分壮实,明年要是能在并州、凉州推广……”
     陈子元没有接话。
     他望着整整齐齐的田垄,忽然想起十年前在新野,百姓们啃着糠饼子排队领赈粮的场景;想起去年漠北饥荒,牧民赶着瘦骨嶙峋的羊群到边关换粮,孩子的哭声能传半里地远。
     此刻,泥腥味钻进鼻腔,他却闻到了麦饭的甜香——不是勉强糊口的薄粥,而是能让人吃饱的干饭,能装进口袋带出门的干粮。
     “立刻传旨。”他站起身来,袖角沾了泥点也浑然不觉,“让司农寺拨三千石粮种作为补贴,让各郡太守挑选最肥沃的水浇地进行试种。河西、辽东的军屯优先,明年要让每个边军的灶房都煮上土豆。”他转头看向孟光,眼里燃烧着一团火,“再派十个农官去草原,教牧民搭建暖棚,等他们吃上热乎乎的土豆炖羊肉……”他顿了顿,声音轻得像叹息,“就不会总想着南下抢粮了。”
     宫城角楼的报时鼓“咚”地响了一声。
     陈子元抬头望去,只见朱红色的宫墙上方,几只白鸽正朝着太极殿的方向飞去。
     那里应该是早朝结束了,刘备大概又留在偏殿查看战报——关于扶南的战事,他昨日还说要“再等三日”。
     太极殿西暖阁里,檀香混合着墨香。
     刘备放下手中的竹牍,指节在舆图上轻轻叩响:“扶南王分兵驻守湄南河,还算聪明。”他抬头看向跪着呈递战报的谒者,“庞德的水军到了吗?”
     “回陛下,”谒者额头上沁出了细汗,“庞将军的楼船已过占城,高将军的步骑也抵达了交趾郡。”
     刘备抽出腰间玉柄短刀,刀尖点在舆图上的湄南河口:“让庞德沿河北上,牵制扶南的主力。高览带领五千精骑走陆路,从象林县绕到敌后。”他将刀身一转,划向大海的方向,“再调楼船军一部前往暹罗湾,切断他们的海路。”
     “陛下,”谒者犹豫着抬起头,“高将军的兵力……”
     “五千足够了。”刘备将短刀插入舆图,刀身没入三分,“扶南王以为靠那条河就能像铁闸一样阻挡我们,却不知道我大汉的刀,既能劈开水面,也能砍到他的后背。”他望向窗外渐渐明亮的春阳,嘴角勾起一丝笑意,“等收复了扶南的稻作区,今年秋粮能多调二十万石——要是子元的土豆也能成功……”他没有说完,指节轻轻敲了敲舆图上的“交州”二字,眼里透露出二十年来颠沛流离中少见的笃定。
     若羌城的残垣上,汉家赤旗正猎猎作响。
     文聘勒住枣红马,看着身着黑衣的政务院吏员扶着老妇人登记户籍,几个孩童举着刚分的麦种追逐嬉戏,发间还沾着破城时的尘土。
     “将军!”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偏将王双策马靠近,“奴隶都释放了,田契也发放下去了。刚才有个老汉说,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拿到写着自己名字的地契。”
     文聘翻身下马,靴跟碾过一块带血的碎陶片——那是昨日攻城时,守军砸下来的瓦罐。
     他蹲下身,捡起一块被磨得发亮的玉坠,应该是哪个百姓藏在墙缝里的传家宝。
     “去把匠作监的人叫来,”他对王双说道,“让他们修城墙时留些心眼,别把百姓的东西都埋了。”

第289章 土豆成熟,西域风云突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