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8章 《方言的复调》[1/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方言的复调》
     ——论《讲嘢啫》中粤语诗学的解构力量与语言政治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方言写作始终保持着一种边缘而倔强的存在。当普通话以国家语言的姿态统摄文学表达时,粤语诗歌《讲嘢啫》以其独特的语言姿态,撕开了标准语构筑的符号帷幕,暴露出语言与权力之间隐秘的共谋关系。这首仅六行的短诗,通过34;细路仔34;(小孩)与34;阿爷34;(爷爷/权力象征)的语言对比,构建了一个精妙的语言政治寓言,其价值不仅在于方言的诗性呈现,更在于它对语言等级制度的犀利解构。
     一、声音政治学:从巴赫金的复调到粤语诗学
     巴赫金在《对话的想象》中提出的34;复调34;理论,为我们理解《讲嘢啫》的语言策略提供了重要视角。诗中34;细路仔话嘅五个字/同阿爷喺城楼话嘅一样34;构成了声音的双重奏——孩童的天真絮语与权力者的庄严宣告被并置在同一语言平面上。这种并置本身即是一种颠覆,当34;五个字34;的具体内容被有意省略时,诗歌巧妙地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重要的不是说了什么,而是谁说以及如何说。粤语作为载体在此扮演着关键角色,它既是被言说的对象,又是言说的媒介,这种自我指涉性使诗歌获得了深层的元语言维度。
     34;一样?一唔一样?……34;这一设问句式,暴露出语言认同背后的暴力。标准语体系总是试图抹平差异,制造34;一样34;的幻觉,而粤语特有的语气词34;?34;则顽强地标示着差异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诗人选择用汉字书写粤语口语,这种34;言文分离34;的困境恰恰成为诗歌的力量源泉——当34;噈34;、34;噃34;、34;哈34;等字眼以陌生化的姿态闯入读者视野时,它们不仅传递意义,更凸显了自身作为符号的物质性。这与德里达对34;逻各斯中心主义34;的批判形成呼应:语音不再优先于文字,方言的语音特质通过文字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
     二、城楼上的语言:权力地理学的诗学显影
     34;阿爷喺城楼34;这一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内涵。城楼作为权力展演的传统空间,其语言总是被赋予超越日常的神圣性。在当代中国语境中,天安门城楼更是一个凝结着复杂历史记忆的符号。诗人将孩童语言与城楼宣言并置,实际上解构了这种语言的神圣性。当权者的话语被拉平到与孩童絮语同等的位置,语言背后的权力光环便显得可疑起来。这种34;降格34;手法令人想起巴赫金对狂欢节文化的分析——在狂欢的世界里,崇高与卑贱的界限被暂时取消,一切等级都被悬置。
     诗歌第二节的34;话噈话,真嘅假嘅/话系一样噃/又唔喺一样哈……34;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解构。粤语特有的虚词34;噈34;、34;噃34;、34;哈34;在此承担着重要的诗学功能:它们既模拟了口语的流动质感,又通过语气的变化暗示了意义的不确定性。34;真嘅假嘅34;这一并列结构取消了真假的二元对立,而34;一样34;与34;唔喺一样34;的矛盾表述,则暴露出语言认同背后的任意性。这种表达方式与维特根斯坦的34;语言游戏34;说形成对话:语言的意义不在于其与现实的对应,而在于其在特定生活形式中的使用方式。粤语在此不仅是表达工具,更成为了反思语言本质的媒介。
     三、方言诗学的抵抗美学
     《讲嘢啫》的抵抗性不

第378章 《方言的复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