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时而处顺” 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诗歌中 “有形嘅我哋,仲有冇形嘅佢哋” 一句,将诗歌的哲学思考推向高潮。“有形” 与 “冇形” 的对比,引发读者对存在本质的思考。这里的 “我哋” 与 “佢哋”,不仅代表着个体与他者,更象征着物质与精神、现实与虚幻的对立统一。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存在总是某种存在者的存在”,树科通过对 “我哋” 与 “佢哋” 的探讨,揭示出存在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在元宇宙等虚拟概念日益影响人们生活的当下,这种对存在本质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道行足够两部车嘅 / 八荒点止我哋晒命……”,这句诗将个人的生存空间与广阔的宇宙时空相联系。“道行” 既指道路的宽度,又暗喻人生的道路;“八荒” 则象征着无限的时空。诗人通过这种空间意象的转换,表达出个体在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个体的生命虽然短暂而有限,但通过与他人、与世界的联系,却能在无限的时空中获得意义,这种对个体与宇宙关系的思考,使诗歌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哲学深度。
三、极简结构中的诗学张力
《我哋嘅呼吸之间》在诗歌结构上采用极简主义风格,全诗仅由四个短节组成,语言简洁凝练,没有多余的修饰。这种极简结构并非内容的匮乏,而是诗人刻意为之的艺术选择。正如中国传统美学中 “留白” 的艺术手法,简洁的语言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诗歌在有限的文字中蕴含无限的意蕴。
诗歌的结构安排也体现出独特的逻辑层次。开篇以劝诫式的语言引入主题,中间通过空间意象的转换深化思考,结尾以 “有形” 与 “冇形” 的对比升华主题,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这种结构方式与诗歌所表达的哲学思想相呼应,使诗歌在形式与内容上达到高度统一。
从诗学创新的角度来看,树科的极简主义诗歌结构是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突破。在当代诗歌创作中,许多诗人追求复杂的结构与华丽的辞藻,而树科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极简的形式传达深刻的思想。这种创作方式不仅挑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更促使读者关注诗歌的内在逻辑与思想内涵,为当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结语:呼吸之间的永恒诗魂
树科的《我哋嘅呼吸之间》以方言叙事为载体,以存在哲学为内核,以极简结构为形式,构建起一个充满诗性与哲思的艺术世界。在这首短诗中,我们看到了粤语方言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诗人对生命、对存在的深刻思考,也领略到了极简主义诗歌的艺术张力。
在当代诗歌面临语言困境与思想危机的背景下,《我哋嘅呼吸之间》的出现,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它告诉我们,诗歌不必追求宏大的叙事与华丽的辞藻,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对存在本质的细微思考,同样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源泉。通过方言的运用、哲学的思考与形式的创新,树科成功地将日常经验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性表达,使诗歌在呼吸之间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力。
喜欢。
第657章 《呼吸之间的存在之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