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哋嘅呼吸之间》(粤语诗)
文/树科
咪慢,冇急,平常咁
有食相,瞓返自己嘅被窦……
道行足够两部车嘅
八荒点止我哋晒命……
我哋嘟不定成日谂咁
有形嘅我哋,仲有冇形嘅佢哋!
《树科诗笺》2025.3.25.粤北韶城沙湖畔
《呼吸之间的存在之思》
—— 论树科《我哋嘅呼吸之间》的诗学解构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追求繁复意象与宏大叙事的潮流中,树科的粤语诗《我哋嘅呼吸之间》以极简主义的姿态横空出世。这首创作于 2025 年粤北韶城沙湖畔的短诗,仅用寥寥数语,便将生命存在的本质、时空的相对性以及个体与世界的关系,编织成一张充满哲学张力的诗性之网。粤语方言的独特韵味与诗歌的哲学内核相互交融,使其在当代诗坛独树一帜,成为探究现代诗歌语言表现力与思想深度的重要样本。
一、方言叙事中的日常诗学
树科在《我哋嘅呼吸之间》中,延续其对粤语方言的创造性运用,将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词汇转化为极具诗意的表达。“咪慢,冇急,平常咁 / 有食相,瞓返自己嘅被窦……”,开篇即以劝诫式的口吻,用 “咪慢”“冇急”“瞓返” 等粤语方言词汇,构建起一种亲切自然的叙事氛围。这种口语化的表达,打破了诗歌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使诗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形式,而是成为记录生活、传达情感的载体。
从诗学传统来看,方言入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白居易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歌多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百姓生活。树科的粤语诗同样继承了这种 “以诗写生活” 的传统,通过对方言的运用,使诗歌更贴近真实的生存体验。然而,树科的创新之处在于,他并非简单地记录生活,而是在日常叙事中注入哲学思考。“有食相,瞓返自己嘅被窦”,看似平淡的生活场景,实则暗含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求,体现出诗人对现代社会中人们追逐功利、迷失自我现象的反思。
粤语方言的运用,还为诗歌带来了独特的韵律感与节奏感。粤语九声六调的特点,使诗歌在朗读时产生丰富的声调变化。“道行足够两部车嘅 / 八荒点止我哋晒命……”,“嘅”“晒命” 等粤语助词与俗语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地域特色,更使诗歌在节奏上呈现出跳跃感,与诗歌所表达的自由、随性的思想相契合。
二、存在哲学的诗性表达
《我哋嘅呼吸之间》表面上是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存在哲学。“咪慢,冇急,平常咁”,这看似简单的劝诫,实则是诗人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回应。在当今社会,人们被各种欲望与目标驱使,陷入永不停息的忙碌之中,逐渐失去对生命本身的感知。诗人通过 “平常咁” 三个字,倡导一种回归自然、顺应生命节奏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与庄子
第657章 《呼吸之间的存在之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