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冇之间》(粤语诗)
文/树科
有心,噈有咗
有咗水,有咗山
有咗机器,有咗好多
高大威威嘅石屎……
冇心,噈冇咗
冇咗我,冇咗你
冇咗风韵,冇咗热头
睇唔番门坪屋企……
喺有系冇??我转身
问咗旧时,家下仲望天打卦……
《树科诗笺》2025.3.15.粤北韶城沙湖畔
《虚实之间的存在之思》
—— 树科粤语诗《有冇之间》的哲学诗学建构
文/阿蛋
一、方言诗学的解构与重构:粤语书写的现代性突围
在现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方言写作始终是一股充满张力的异质力量。树科的《有冇之间》以粤语方言为载体,在语音、词汇、语法的层面构建起独特的诗学空间。34;有心,噈有咗冇心,噈冇咗 34;中的34; 噈 34;字,作为粤语中表示承接关系的虚词,不仅强化了语言的在地性,更在语音的顿挫中形成独特的节奏感。这种方言书写并非简单的地域文化展示,而是对普通话诗歌霸权的解构,如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所言,方言写作如同34; 灵晕 34; 的在场,赋予诗歌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地域文化肌理。
从文学史上看,方言写作早有先例。《诗经》中的 34;十五国风34; 本就是各地民歌的汇编,方言土语中蕴含着最鲜活的民间情感。近代以来,鲁迅在小说中对绍兴方言的运用,沈从文对湘西土语的提炼,都表明方言是文学本土化的重要路径。树科的粤语诗则更进一步,将方言从小说的背景元素提升为诗歌的本体语言,在 34;有咗水,有咗山 / 有咗机器,有咗好多 / 高大威威嘅石屎34; 的书写中,粤语的俚俗性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景观形成奇妙的对话,仿佛艾略特《荒原》中碎片化的现代性图景,在方言的滤镜下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形态。
二、存在主义的诗化表达:34;有冇34; 背后的哲学叩问
《有冇之间》的核心在于对 34;存在34; 与 34;虚无34; 的哲学思考。34;有心34; 与 34;冇心34; 构成一组二元对立的哲学范畴,暗合海德格尔对 34;存在34; 的追问。在海德格尔看来,34;存在34; 不是现成的存在者,而是一种动态的 34;去存在34;(Zusein)的过程。诗中 34;有心,噈有咗34; 的表述,暗示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世界的建构作用,如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 34;存在先于本质34; 的命题,人的 34;心34;(意识)成为世界 34;有34; 的根源。
诗的第二节 34;冇心,噈冇咗 / 冇咗我,冇咗你34; 则转向虚无主义的维度。这里的 34;冇34; 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消失,更是存在论意义上的消解。当 34;心34; 缺位时,34;我你 34;这些主体性符号失去依托,34; 风韵 热头34; 等充满诗意的意象也随之消逝,
第567章 《虚实之间的存在之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