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67章 《虚实之间的存在之思》[2/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只剩下 34;睇唔番门坪屋企34; 的苍凉。这种对虚无的书写,让人联想到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在荒诞的世界中,人的存在本身成为一种偶然与虚无,但诗中 34;转身 / 问咗旧时34; 的动作,又透露出对存在之根的追寻,如同卡夫卡笔下的主人公,永远在寻找通往 34;城堡34; 的路径。
     三、现代性的辩证审视: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焦虑
     诗中 34;机器高大威威嘅石屎 34;等意象,指向现代城市化进程对传统乡村文明的冲击。在工业化的浪潮中,34; 水 山34; 这些自然元素被重新编码,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而 34;门坪屋企34; 所代表的乡村家园则逐渐消逝。这种书写暗合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批判,在工具理性的统治下,生活世界被系统殖民,人的情感与记忆失去栖居之所。
     与陶渊明 34;采菊东篱下34; 的田园牧歌不同,树科的诗歌展现的是现代性语境下的乡村挽歌。诗中 34;家下仲望天打卦34; 的喟叹,既是对传统农耕文明消逝的无奈,也是对现代性发展方向的质疑。这种焦虑在当代文学中并不鲜见,如贾平凹的《秦腔》对乡村瓦解的书写,莫言的《蛙》对现代化进程中人性异化的反思,树科则以粤语诗歌的形式,为这种文化焦虑提供了独特的抒情范式。
     四、诗歌形式的创新探索:自由体与传统韵律的融合
     在诗歌形式上,《有冇之间》采用自由体的形式,但又暗合粤语的韵律传统。粤语作为声调语言(九声六调),本身具有天然的音乐性。诗中 34;山石屎 你热头 企34; 等韵脚的使用,虽然不严格遵循古典诗词的平仄格律,却在自由的节奏中形成内在的韵律感,如同惠特曼的《草叶集》,在自由奔放的形式中蕴含着生命的律动。
     同时,诗歌的分段与留白也颇具匠心。前两节以 34;有心34; 与 34;冇心34; 为起句,形成对称的结构,第三节 34;喺有系冇??34; 的追问则打破这种对称,如同德里达的 34;延异34; 理论,在语言的缝隙中创造意义的增殖空间。这种形式上的创新,既体现了对传统诗歌美学的继承,又彰显了现代诗歌的先锋性。
     五、结语:在 34;有冇34; 之间寻找诗意的栖居
     树科的《有冇之间》以粤语为舟筏,在 34;有34; 与 34;冇34; 的哲学水域中摆渡,既打捞起地域文化的碎片,又触及现代性的深层病灶。诗歌最终以 34;问咗旧时,家下仲望天打卦34; 作结,这个充满隐喻的结尾,既是对过去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叩问。在存在与虚无的永恒张力中,诗歌本身成为一种 34;居间34; 的存在,如同海德格尔所说的 34;林中路34;,在遮蔽与解蔽之间,为我们照亮通往诗意栖居的路径。
     当我们在普通话的同质化书写中感到疲惫时,树科的粤语诗歌犹如一股清新的山风,带着粤北韶城沙湖畔的湿气与草木气息,提醒我们:在这个被技术理性统治的时代,唯有在 34;有冇之间34; 保持追问的姿态,才能守护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片绿洲。这种追问不仅是对诗歌本质的回归,更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终极关怀,让我们在虚实交织的语言迷宫中,重新发现诗歌作为 34;存在之镜34; 的本质力量。
    喜欢。
  

第567章 《虚实之间的存在之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