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8章 《文明突围》[1/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解构与重构:论树科<通通嘟喺废话嚟嘅>的文明突围》
     文/文言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多元版图中,粤语诗以其独特的语言质地与文化基因,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位。树科《通通嘟喺废话嚟嘅》一诗,以近乎宣言式的语言暴力,对西方经典谚语34;条条大路通罗马34;展开解构,在破碎的语词拼贴中重构起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叙事。这首看似充满语言狂欢的诗作,实则暗含着对文明同质化危机的深刻警觉,其内在逻辑犹如喜马拉雅山脉的褶皱,层层叠压着历史记忆与现实焦虑。
     一、解构的诗学:对线性史观的爆破
     诗作开篇即以34;错!大错特错!34;的断喝,将34;条条大路通罗马34;的普世性话语钉在审判席上。这种充满粤语口语张力的否定句式,恰似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在明代士大夫眼前展开时的认知震颤——当欧洲中心主义的地理想象遭遇34;天下观34;的文明自洽,语言暴力成为必然的突围方式。诗人以34;伪哲学伪科学34;的定性,揭橥该谚语背后隐匿的西方文明优越论,其批判锋芒直指黑格尔34;历史终结论34;式的线性史观。
     在解构策略上,诗人采用典型的粤语诗思维:通过34;珠峰最高/喜马拉雅山脉系屋脊34;的地理具象,将抽象的文明话语锚定在具体坐标。这种34;以实写虚34;的手法,恰似敦煌壁画中34;不鼓自鸣34;的乐器,在具象与抽象的张力场中奏响文明对话的复调。当34;原始海洋34;与34;史前人类34;的考古记忆被重新唤醒,诗人实际上在重构《山海经》式的文明起源叙事,将被西方话语遮蔽的34;满天星斗34;重新镶嵌在历史苍穹。
     二、重构的焦虑:在废墟上重建巴别塔
     34;中华民族/唯一文明!唯一栖息34;的宣言,看似充满民族主义情绪,实则蕴含着更深层的文明焦虑。在全球化浪潮冲刷下,费孝通34;美美与共34;的理想正面临亨廷顿34;文明冲突论34;的现实挑战。诗人以34;炎黄34;为原点,将34;路路一道34;的文明轨迹投射到三维空间,这种空间叙事策略暗合《周易》34;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34;的哲学智慧——真正的文明道路从不在地图上延伸,而在血脉中传承。
     诗中34;族群记忆?咁始人呢?34;的诘问,直指现代性困境的核心:当个体被抛入福柯34;全景监狱34;式的社会规训,当记忆被改写为霍克海默34;文化工业34;的流水线产品,文明传承的断裂便成为必然。诗人通过34;史前人类34;的原始回溯,试图在考古层积中打捞被

第468章 《文明突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