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如庄子所言34;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34;,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实现价值的终极回归。这种心灵经济学的建构,恰是对韦伯34;祛魅34;世界的反向操作,在价值虚无的废墟上重建意义的圣殿。
四、现象学还原:日常生活的诗性直观
诗作对日常经验的处理,展现出现象学还原的惊人功力。34;油盐酱醋茶34;的市井图景,在胡塞尔34;回到事物本身34;的观照下,显露出超越实用主义的形而上维度。当诗人写下34;我哋大家嘟睇得到34;,这种集体性叙述视角,将个体经验提升为人类存在的普遍境遇,使日常琐事成为透视价值问题的棱镜。
对34;风声/阳光雨露34;的书写,则暗合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这些不可见的自然元素,通过身体的感知成为存在的明证,在34;感觉到34;的瞬间完成价值确证。这种诗性直观打破了主客二分的认知框架,使价值确认回归到前反思的生存体验,正如海德格尔所说:34;在世界之中存在,就是与物打交道34;。
五、时空折叠术:现代性困境的诗学救赎
诗中34;冇时冇刻34;的时空表述,构成对线性时间观的温柔反叛。在齐美尔描述的34;货币哲学34;宰制下,现代时间沦为可计量的商品,而诗人通过方言的时空褶皱,重建起充满弹性的存在维度。这种时空观与禅宗34;当下34;智慧形成互文,在34;你嚟佢往34;的市声中,捕捉到永恒的瞬间。
34;粤北韶城沙湖畔34;的地理标注,则将诗作锚定在具体的文化坐标。这种在地性书写不是地方主义的自我设限,而是如本雅明34;辩证意象34;理论所示,在微观叙事中折射出普遍的人类境遇。当全球化浪潮消弭地域差异,诗人通过方言与地景的双重指认,守护着价值多元性的最后堡垒。
六、诗学政治学:在解构与建构之间
树科在此展现出知识分子诗人的双重使命:既要像庖丁解牛般剖析现代性的病灶,又要如神农尝百草般寻找疗愈的良方。对价格体系的解构不是目的,而是如鲁迅34;铁屋中的呐喊34;,旨在唤醒沉睡的价值意识。当诗人说34;价值冇限34;,实则是为被物化的世界注入希望的可能,这种可能就潜藏在每个个体34;心地34;的觉醒之中。
这种诗学政治学暗合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通过语言重构实现主体间性的价值共识。在消费主义的铁幕下,诗歌成为最后的公共领域,让不同价值立场在审美交流中达成理解的可能。这种交流不是强制性的说服,而是如老子所言34;不言之教34;,在诗意的共鸣中完成价值的再启蒙。
结语:
《价格同价值》以简洁的诗行构建起庞大的价值论体系,在解构与建构的辩证运动中,完成了一次当代诗学的精神突围。树科用粤语的利刃剖开现代性的痂壳,让价值的光芒从商品拜物教的裂缝中透射而出。这首诗提醒我们:在价格标签漫天飞舞的时代,更要守护那些34;有市冇价34;的心灵珍宝,因为真正的价值,永远生长在价格体系无法抵达的诗意栖居地。
喜欢。
第388章 《价值迷宫中的诗性突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