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斯在《食事地域志》中的方言实验,但树科的诗学爆破更为激进。当34;前世今生?34;的疑问悬置在省略号的深渊之上,岭南特有的34;鬼佬话34;(混合语)语法结构,使得时空的裂隙呈现出语言学层面的可见性。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关于34;肉体化语言34;的现象学论述,在此获得跨文化的印证——方言不仅是表达工具,其本身就是存在经验的肉身化呈现。
(三)幻象政治学的诗性抵抗
在34;乜嘢嘟有哈34;的物质丰裕宣言背后,诗人暗藏锋利的社会批判锋芒。鲍德里亚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中描述的拟像社会,在34;海市蜃楼34;意象中得到东方化的转译。那些34;平行宇宙嘅镜像34;不再是单纯的科技想象,更是资本全球化制造的认知迷雾。诗人通过34;旧时皇城34;与34;第日天宫34;的超时空对话,暴露出后殖民语境下的身份焦虑。
这种诗性抵抗在尾节的禅宗式顿悟中达到高潮:34;枯藤老树昏鸦……34;的经典重现,不仅是互文性的戏谑,更是以传统美学对抗数码异化的精神锚点。德国汉学家顾彬将这种策略称为34;文化记忆的游击战34;,而树科显然更进一层——当元曲意象成为刺破现代性迷雾的银针,诗歌本身便完成了对本雅明34;辩证意象34;理论的岭南实践。
结语:在液态现代性泛滥的今天,《海市蜃楼》以其方言诗学的锐利与古典智慧的深沉,构筑起抵抗意义消散的诗意堡垒。树科的创作实践提示我们:真正的后现代诗学,既要有解构虚妄的智性锋芒,更需保有重建精神家园的人文温度。这种在废墟中寻找光亮的努力,恰如阿多诺所言:34;在错误的生活里,寻找正确生活的踪迹。34;诗歌,终究是我们对抗存在荒诞的最后法器。
喜欢。
第329章 《虚实交响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