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82章 《甲骨为舟渡星河》[1/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甲骨为舟渡星河》
     ——论树科《我几想学甲骨文写诗》的文化乡愁与语言突围
     文/文言
     一、甲骨裂帛:文字考古学的诗性显影
     树科笔下34;甲骨文写诗34;的呓语,实则是现代性困境中一次惊心动魄的语言突围。当诗人喟叹34;光阴不再34;,我们分明听见青铜饕餮纹在时光长河中震颤的余响。甲骨文作为汉字童年期的原始密码,在此被赋予三重象征维度:既是文化基因的胚胎形态,亦是语言异化的镜像投射,更是突破现代性语言困境的诺亚方舟。
     《说文解字序》载:34;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34;树科反其道而行之,将文字视为对抗时间暴政的武器。诗中反复出现的34;谂34;(思考)字,恰似甲骨卜辞中龟甲灼裂的裂纹,在粤语声调的褶皱里蜿蜒出思维考古的路径。这种语言回溯绝非简单的复古,而是如本雅明所言34;辩证意象34;的生成——在断裂的历史时空中,甲骨文的象形结构成为抵抗符号异化的最后堡垒。
     二、粤语方舟:方言书写的抵抗诗学
     全诗以粤语为语言载体,构建起独特的声韵迷宫。34;我几时嘟喺信嘅34;中34;嘟喺34;的拟声特质,34;谂返而家34;的时空折叠,都在方言的褶皱中保存着前现代的语言体温。粤语九声六调的抑扬顿挫,恰与甲骨文原始图画文字的视觉韵律形成互文,共同构成对普通话霸权的温柔反叛。
     这种方言书写实践,暗合德勒兹的34;块茎思维34;。当诗人宣称34;要揾本《今昔文字镜》34;,实则是要在语言的地壳变动中,打捞被历史尘埃掩埋的方言化石。粤语作为汉语的活化石,其保存的古汉语发音特征与甲骨文的象形表意系统,在诗中形成跨越三千年的共振,构建起独特的语言考古学现场。
     三、青铜裂变:文明记忆的创伤书写
     34;华夏简美文言34;的追忆背后,是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暴力改写。诗人笔下的《今昔文字镜》,恰似普鲁斯特的玛德莱娜小点心,触发整个文明记忆的味觉苏醒。甲骨文作为34;文明的胎记34;,在此成为对抗文化失忆症的特效药。
     这种创伤书写暗合德里达的34;原初书写34;概念。当诗人试图用甲

第282章 《甲骨为舟渡星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