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7章 《存在之思与语言的狂欢》[1/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存在之思与语言狂欢》
     ——论《乜乜后人类时代》的后人类诗学建构
     文/文言
     在珠江畔的暮色里,树科以粤语为舟楫,载着后人类时代的惶惑与狂想,驶入诗歌的深海。《乜乜后人类时代》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技术哲学、语言政治与存在论焦虑的斑斓光谱。这首长诗以独特的粤语韵律为经,以赛博格时代的生存寓言为纬,在解构与重构的张力中,编织出一幅后人类世代的生存图景。
     一、技术伦理的诗学突围
     诗作开篇即以34;我哋相对主观同埋开放34;的宣言式语句,构建起后人类时代的认知坐标。这里的34;主观34;与34;开放34;形成精妙的辩证:当生物技术打破自然与人为的界限,基因编辑消弭造物主与被造物的鸿沟,人工智能启动34;简单34;却颠覆性的进化程序,人类不得不以全新的主观性重新校准存在方位。这种34;相对34;的开放性,恰如海德格尔在《世界图像的时代》中所言,技术正将世界转化为34;持存物34;的集合,而诗歌则成为抵抗这种对象化的最后堡垒。
     诗人巧妙运用粤语特有的语感张力,34;实情喺简唔简单啊啊34;的拖腔中,暗含着对技术乌托邦的警醒。当34;简直噈唔系人嘅人34;成为现实图景,当34;四面八荒34;的赛博格34;陆陆续续上岗34;,技术伦理的困境已不再是抽象的哲学命题,而是化作街巷间此起彼伏的34;四面楚歌34;。这种将楚汉相争的典故移植到技术困境的修辞策略,恰似哈罗德·布鲁姆所说的34;误读34;艺术,在解构经典的同时重构了新的意义场域。
     二、身体政治的语言解构
     34;铁饭碗34;到34;金饭碗34;的意象嬗变,构成对后人类社会结构最锋利的解剖。当34;侍应啦,教师哈,医生啊34;这些传统职业符号被编码为34;发号施令嘅公务员34;,当所有职业都沦为34;接待34;的隐喻,诗人揭示了技术资本主义对劳动价值的重新定义。这种解构并非简单的批判,而是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指出的符号内爆,当一切职业都成为拟像,人类主体性便陷入拉康式的34;被划杠34;状态。
     粤语方言在此成为抵抗符号规训的利器。34;冚唪唥嘟俾34;等俚语的使用,在主流话语的裂缝中开辟出语言的飞地。这种方言写作策略,让人想起德里达在《论文字学》中对语音中心主义的批判——当标准语试图垄断意义生产,方言的杂音便成为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有效武器。诗人通过语言的地域性抵抗,为后人类时代的身体政治提供了独特的表达维度。
     三、存在焦虑的狂欢化书写
     34;后人类主义嚟?34;的呼告中,潜藏着福柯式的34;人之死34;预言。当人类与Ash(《银翼杀手》中的复制人)、大卫8(《普罗米修斯》中的生化人)并置,当34;复制、合成人34;成为新的抒情对

第247章 《存在之思与语言的狂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