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章 《存在之镜中的诗性凝视》[1/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存在之镜中的诗性凝视——树科〈物语偶执〉的现象学解读》
     文/诗学观察者
     一、口语诗学的粤语突围
     树科的《物语偶执》以粤语方言为基底,构建起独特的诗学场域。34;散咁步啯,执豆噉执34;这样的开篇,在口语化的日常叙事中暗藏玄机。诗人将34;散步34;与34;拾豆34;这两个动作并置,通过粤语特有的34;噉34;字结构(意为34;这样34;),将具体行为抽象为诗学范式。这种语言选择并非简单的乡土情怀,而是对现代汉语诗学传统的有意突围——当普通话写作日渐陷入修辞的精致牢笼时,粤语特有的音韵节奏与语法结构,恰好为当代诗歌提供了新的解域化可能。
     诗中反复出现的34;噈34;字(意为34;说34;),在34;话噈话啯34;与34;学噈有光34;间形成语义的螺旋上升。前者指向语言的日常性,后者则转化为知识的启蒙隐喻。这种方言词汇的弹性使用,使诗歌在保持口语鲜活度的同时,又具备哲学思辨的深度。正如海德格尔所言34;语言是存在之家34;,粤语在此不仅是表达工具,更是存在经验的原始场域。
     二、意象体系的拓扑学建构
     全诗六章构成完整的意象拓扑结构。34;张宰身后34;的诗歌步道,与34;沙湖34;的微观生态形成垂直向度的对话;34;桥的哲学34;与34;山的所属34;则构成水平向度的思辨网络。这种空间布局暗合现象学的意向性结构,每个意象既是独立的感知对象,又是整体意义网络的节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光的意象群变奏:34;太阳嘅光/月光嘅光/烛火嘅光34;构成存在之光的三种模态。诗人以34;学噈有光34;将其提升至认知论层面,却在34;学人喺边……34;的悬置中消解确定性。这与梅洛庞蒂的34;肉身哲学34;形成互文——光不仅是视觉对象,更是主体与世界相互渗透的中

第23章 《存在之镜中的诗性凝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