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黄门侍郎荀攸和尚书郑泰、侍中种辑等人商量说:“董卓这人又骄横又残忍,还没什么亲信,虽说他手里有强大的军队,但本质上就是个莽夫,咱们可以直接找机会把他刺杀了。”这事儿都快成了,结果被发现了,荀攸被抓进了监狱,郑泰则逃去投奔袁术。荀攸在监狱里该吃吃该喝喝,跟没事儿人似的,正巧赶上董卓死了,他这才被放了出来。
青州的黄巾军来攻打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想带兵去迎击,济北相鲍信劝他说:“现在黄巾军有上百万,老百姓都吓得不轻,咱们的士兵也没什么斗志,根本打不过啊。而且黄巾军没有粮草辎重,就靠到处抢掠维持。咱们不如先养精蓄锐,坚守城池。他们想打打不了,想攻又攻不下,时间一长肯定会军心涣散。然后咱们挑选精锐部队,占据要害之地,再出击就能打败他们。”刘岱不听,还是去和黄巾军交战,结果真的被黄巾军给杀了。曹操的部将,东郡的陈宫对曹操说:“现在兖州没了刺史,朝廷的命令也传达不到这儿,我去劝说兖州的官员,您赶紧去接管兖州,以此为根基来谋取天下,这可是成就霸业的好机会啊。”于是陈宫就去劝兖州的别驾、治中,说:“如今天下大乱,兖州没有主心骨,曹东郡可是当世难得的人才,如果把他请来当兖州刺史,一定能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鲍信等人也觉得有道理,就和兖州的官员万潜等人一起到东郡,迎接曹操来担任兖州刺史。曹操于是带兵在寿张东边攻打黄巾军,但战事进展不顺利。黄巾军又精锐又强悍,曹操的兵力却又少又弱。不过曹操不断安抚激励士兵,明确赏罚制度,抓住机会用奇谋,日夜和黄巾军交战,每次战斗都能有所斩获,黄巾军这才慢慢退走。鲍信在战斗中不幸战死,曹操悬赏寻找他的尸体,却怎么也找不到,只好用木头刻了个鲍信的样子,对着它祭祀痛哭。朝廷下诏任命京兆人金尚为兖州刺史,金尚正准备去上任,曹操半路截击他,金尚没办法,只能逃去投奔袁术。
五月,朝廷任命征西将军皇甫嵩为车骑将军。
当初,吕布劝王允把董卓的部下全都杀了,王允说:“这些人又没犯罪,不能杀。”吕布又想把董卓的财物赏赐给公卿大臣和将领校尉们,王允还是不同意。王允一直把吕布当成一般的剑客看待,吕布觉得自己功劳很大,经常自我夸耀,现在愿望没实现,心里就越来越不平衡。王允性格刚直,痛恨邪恶,一开始因为害怕董卓,所以对他低声下气。董卓被杀后,王允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忧患了,就变得很骄傲,因此下属们对他也不太亲近。王允一开始和士孙瑞商量,打算专门下诏赦免董卓的部下,可后来又犹豫了,说:“这些部下都是听从他们主公的命令。现在如果把他们定性为恶逆之人,却又赦免他们,恐怕反而会让他们更加怀疑自己,这可不是安抚他们的好办法。”于是就没这么做。接着又有人提议干脆解散董卓的军队,有人劝王允说:“凉州人一直害怕袁绍,又忌惮关东的军队,如果现在一下子解除他们的武装,打开函谷关,他们肯定人人自危。可以让皇甫嵩当将军,统领他们的军队,让他们留在陕县,以此安抚他们。”王允说:“不行。关东起兵的那些人,都是我们这边的。现在如果让他们占据险要之地,屯兵陕县,虽然能安抚凉州人,却会让关东的人起疑心,这可不行。”
当时民间传言说要把凉州人全都杀掉,董卓原来的将领和校尉们听到后,都人心惶惶,互相惊恐煽动,纷纷拥兵自保,还互相说:“蔡邕就因为和董公关系好,都受牵连被杀了。现在不但不赦免我们,还想解散我们的军队,今天解散军队,明天我们就会像鱼肉一样任人宰割!”吕布派李肃到陕县,拿着诏书去杀牛辅,牛辅等人反过来和李肃交战,李肃战败,逃到弘农,吕布把他杀了。牛辅这人胆小,没守住阵地,正好军营里无缘无故自己惊扰起来,牛辅想逃跑,被身边的人给杀了。李傕等人回来的时候,牛辅已经死了,李傕等人没了依靠,就派使者到长安请求赦免。王允说:“一年之内不能赦免两次。”拒绝了他们。李傕等人更加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打算各自解散队伍,偷偷跑回故乡。讨虏校尉,武威人贾诩说:“各位要是抛弃军队独自逃跑,随便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大家一起往西去,攻打长安,为董公报仇。要是事情成功了,就可以尊奉朝廷来匡正天下;要是没成功,再逃跑也不迟。”李傕等人觉得有道理,就一起结盟,率领几千人,日夜往西赶路。王允因为胡文才、杨整修都是凉州有头有脸的人物,就把他们叫来,派他们往东去,想让他们去劝李傕等人罢兵,而且对他们脸色也不好,还说:“关东那些家伙,想干什么?你们去把他们叫回来!”于是这两人去了,其实是把李傕的军队召了回来。李傕一路上不断收拢士兵,等到达长安的时候,已经有十多万人了。他们和董卓原来的部曲樊稠、李蒙等人一起包围了长安城。长安城城墙高大险峻,不好攻打,他们围攻了八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吕布的军队里有叟兵叛变,六月戊午日,这些叟兵把李傕的军队引进城,李傕的士兵进城后就到处烧杀抢掠。吕布在城里和他们交战,没打赢,就带着几百骑兵,把董卓的脑袋系在马鞍上逃走了。他在青琐门外停下马,招呼王允一起走。王允说:“如果能仰仗国家的
第340章 汉纪五十二 孝献皇帝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