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以下,庙号称‘宗的,都应该去掉,以遵循古代的典章制度。”朝廷采纳了这个建议。
中郎将徐荣向董卓推荐了同郡的前冀州刺史公孙度,董卓任命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到任后,用法令诛杀了郡里一百多家有名望的豪强大族,郡里的人都吓坏了。然后他向东讨伐高句丽,向西攻打乌桓,还对他亲近的下属柳毅、阳仪等人说:“汉朝的国运就要到头了,我要和你们一起谋划称王的大事。”于是他把辽东郡分成辽西、中辽两个郡,分别设置太守,还跨海收复了东莱的各个县,设置营州刺史。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建立汉朝太祖、世祖的庙宇,以皇帝的名义,举行郊祀天地的仪式,亲自耕种藉田,乘坐鸾路车,设置旄头、羽骑等仪仗。
评论
初平元年的这段历史,像一幅乱世众生相:有人借讨卓之名行割据之实,有人在废墟中艰难立足,有人在空想中错失良机。从中央权威崩塌到地方势力洗牌,每一个事件都在加速“东汉”向“三国”的蜕变,其中的生存逻辑与权力博弈,至今仍发人深省。
孙坚的崛起:乱世“丛林法则”的践行者
孙坚的行动最直接地展现了乱世的生存密码——实力即正义,暴力定规则。他以“坐无所知”的罪名袭杀荆州刺史王睿,又因“不给军粮”诱斩南阳太守张咨,看似蛮横,实则精准击中了旧秩序的软肋:当朝廷权威失效,地方官的合法性不再来自“朝廷任命”,而来自“能否满足强者需求”。
孙坚的“成功”具有示范意义:
他用杀戮立威,让“郡中震栗,无求不获”,迅速从长沙太守扩张到“众数万人”,证明在秩序真空期,暴力是最高效的资源整合手段;
他主动依附袁术(“与袁术合兵”),换取“破虏将军、豫州刺史”的名分,说明军阀需要“朝廷”或“盟主”的招牌来包装自己的武力,哪怕这招牌早已名存实亡;
袁术因孙坚而“得据南阳”,则暴露了联盟的本质——强者借弱者的名义扩张,弱者靠强者的武力生存,这种互相利用的关系,将成为日后诸侯割据的常态。
刘表的立足:传统士大夫的乱世生存术
与孙坚的“武力破局”不同,刘表单骑入荆州,靠的是对地方势力的精准拿捏与传统治理智慧的结合,为士大夫在乱世立足提供了另一种范式:
他首先拉拢本土精英(蒯良、蒯越),承认“宗贼盛、道路梗塞”的现实,避免了外来官员的“水土不服”;
采纳蒯越之计(诱杀宗贼帅五十五人,取其众),用雷霆手段清除地方割据势力,又以“镇抚郡县”安抚民心,做到了“威恩并施”;
选择襄阳为治所(“南据江陵,北守襄阳”),占据荆州地理中枢,为后续“传檄而定八郡”奠定基础。
刘表的成功说明:即便在乱世,“合法性”仍有价值。他的“荆州刺史”身份、与本土士族的合作、对“仁义”的标榜(蒯良的建议),都让他的统治比孙坚的“纯武力”更具稳定性。但这种依赖士族、侧重防守的模式,也为后来的“荆州之失”埋下伏笔——当更强的武力(曹操、刘备、孙权)到来时,士大夫的“平衡术”往往不堪一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关东联军的溃败:理想与现实的撕裂
曹操在汴水的惨败与酸枣联军的“日置酒高会”,形成刺眼对比,暴露了“讨卓联盟”的致命缺陷:
目标虚化:曹操提出的战略(“据险立威、示天下形势”)极具可行性,但诸侯们各怀私心——袁绍想保河北,刘岱、张邈想守河南,袁术想占南阳,没人愿意为“兴复汉室”牺牲自己的实力。“讨卓”从一开始就不是共识,只是诸侯们暂时利用的口号。
能力匮乏:青州刺史焦和是典型代表——他“清谈干云”却“望寇奔北”,信鬼神却不懂军事,最终让青州“悉为丘墟”。这种“空谈误国”的精英,印证了郑泰对关东诸侯“并无军旅之才”的评价,也说明传统士大夫的“清谈”与“礼法”,在乱世中毫无战斗力。
内斗加剧:刘岱杀桥瑁、袁绍夺韩馥冀州,联军未对董卓造成实质打击,先自相残杀。这揭示了一个残酷规律:当外部威胁减弱,联盟内部的矛盾会立即取代共同目标,所谓“义兵”,终究敌不过“私利”。
曹操的孤独与坚持(“扬州募兵,得千馀人,还屯河内”)则与之形成对比。他的惨败与诸侯的享乐,恰是“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的分野——前者在挫折中积累经验,后者在安逸中消耗实力,这也为曹操日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埋下伏笔。
董卓的失控与公孙度的野心:边缘势力的崛起
董卓铸小钱(“货贱物贵,谷石数万钱”),看似是经济掠夺,实则是对统治基础的自毁——当货币体系崩溃,百姓只会更怀念“汉室”,董卓的“威权”也随之贬值。而他派去安抚关东的韩融等人被杀,说明“中央”与“地方”的裂痕已无法弥合,朝廷的“和解”在诸侯眼中只是软弱。
辽东太守公孙度的“自立”(分郡置官、郊祀天地)则更具象征意义:当中央完全失控,边疆官员会率先突破礼制约束。他“诛灭名豪大姓”“伐高句骊、击乌桓”,与内地诸侯的混战形成呼应,证明“割据”已从中原蔓延到边疆,整个帝国都在瓦解为无数个“独立王国”。
结语:乱世的本质是“规则重写”
这段历史最深刻的启示是:乱世的核心不是“混乱”,而是“规则的重写”。孙坚代表“武力优先”的新规则,刘表代表“传统与现实结合”的过渡规则,曹操代表“理想与武力并重”的未来规则,而关东联军的溃败,则宣告了“旧规则(汉室礼法)”的彻底失效。
从孙坚斩张咨到曹操募兵河内,从刘表定荆州到公孙度王辽东,每一个事件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谁能在“旧秩序已破、新秩序未立”的夹缝中,建立让多数人接受的新规则?答案不在“讨卓”的口号里,而在孙坚的刀、刘表的谋、曹操的韧中——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探索乱世的生存之道,而历史最终会选择那个最能平衡“武力”与“人心”的人。
当酸枣的酒旗落下,当荆州的炊烟升起,一个英雄辈出又白骨累累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喜欢。
第335章 汉纪五十一 孝献皇帝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