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32章 汉纪五十一 孝灵皇帝下[1/2页]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读点经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初,蔡邕被流放到朔方,遇上大赦得以返回。五原太守王智,是王甫的弟弟,他上奏说蔡邕诽谤朝廷。蔡邕没办法,只好逃命,在江海边躲了十二年。后来董卓听说了蔡邕的名声,征召他入朝为官,蔡邕称病不去。董卓生气地骂道:“我能灭他全族!”蔡邕害怕了,只好接受任命。到了京城后,被任命为祭酒,很受董卓敬重。后来考核成绩优异,三天之内,就接连升迁,历任多个重要官职,最后升为侍中。
     董卓对袁绍说:“这天下的君主,得是贤明的人来当才行。每次想到灵帝,都让我气得不行!董侯(刘协)看着还可以,我现在想立他为帝,你觉得他能比史侯(刘辩)强吗?有些人看着有点小聪明,实际上却很糊涂,也不知道董侯到底咋样,先这么着吧。反正刘氏的后代,也不值得再留着了!”袁绍说:“汉朝统治天下都四百多年了,给百姓的恩泽深厚,百姓都拥戴汉室。当今皇上年纪轻轻,也没听说他有啥恶行传扬天下。您要是想废掉嫡长子,改立庶子,恐怕大家不会同意您的提议啊。”董卓按着剑呵斥袁绍:“你这小子,竟敢这样!天下的事,难道不由我做主!我想这么干,谁敢不听!你是不是觉得我董卓的刀不够锋利!”袁绍也激动起来,说:“天下有本事的人,难道只有你董公!”说完,他拔出佩刀,作了个横揖,径直走了出去。董卓刚到京城,见袁绍出身名门望族,所以没敢加害他。袁绍把符节挂在上东门,逃奔到冀州去了。
     九月癸酉日,董卓召集百官,激昂地说:“当今皇帝昏庸懦弱,没办法供奉宗庙,当天下的君主。现在我想效仿伊尹、霍光的旧事,改立陈留王为帝,你们觉得咋样?”公卿及以下官员都又惊又怕,没人敢回应。董卓又高声说:“以前霍光定下立帝的决策,田延年手持宝剑相助。谁敢阻拦这个大事,一律按军法处置!”在座的人都被吓到了,只有尚书卢植说:“以前太甲即位后昏庸不明,昌邑王犯下一千多条罪过,所以才有废立君主的事。现在的皇上年纪轻轻,行为也没有失德之处,不能和以前的情况相提并论。”董卓听了大怒,散了会。他打算杀了卢植,蔡邕为卢植求情,议郎彭伯也劝董卓说:“卢尚书是天下闻名的大学者,是众人仰望的对象。现在要是先杀了他,天下人都会震惊害怕的。”董卓这才作罢,只是免去了卢植的官职。卢植于是逃到上谷隐居起来。董卓把废立皇帝的想法告诉太傅袁隗,袁隗表示同意这个提议。
     甲戌日,董卓又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胁迫太后下诏书废掉少帝,说:“皇帝在守丧期间,没有一点为人子的孝心,言行举止也不像个君主的样子,现在把他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袁隗上前解下少帝的玉玺印绶,交给陈留王,扶着弘农王走下大殿,让他向北称臣。太后哽咽流泪,大臣们也都满心悲痛,但没人敢出声。董卓又说:“太后曾经逼迫永乐宫的董太后,导致董太后忧虑而死,这违背了婆媳之间的礼数。”于是把太后迁到永安宫。接着大赦天下,把年号昭宁改为永汉。丙子日,董卓用毒酒害死了何太后。公卿及以下官员不用穿丧服,参加葬礼的时候,只穿素色衣服就行。董卓还让人挖出何苗的棺材,拖出尸体,肢解后一节节砍断,扔在路边。又杀了何苗的母亲舞阳君,把尸体扔在园林的篱笆里。
     之后下诏书,任命公卿及以下官员的子弟为郎官,来填补宦官留下的职位,让他们在殿上侍奉。
     乙酉日,任命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董卓自己担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军事,加赐符节、黄钺和虎贲卫士,改封为郿侯。
     丙戌日,任命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
     甲午日,任命豫州牧黄琬为司徒。
     董卓带领各位公卿上书,为陈蕃、窦武以及那些党人伸冤,恢复他们的爵位,派使者去他们的墓地祭奠,提拔任用他们的子孙。
     从六月开始下雨,一直下到这个月。
     冬天,十月乙巳日,安葬灵思皇后(何太后)。
     白波贼进犯河东,董卓派部将牛辅去攻打他们。
     评论
     这段记载聚焦于董卓入京后“废立擅权”的关键转折,展现了汉末权力更迭中最赤裸的暴力逻辑与士大夫群体的挣扎。从现代视角看,这段历史堪称“强权碾压传统”的典型样本:
     废立:传统礼法的崩塌与强权的登场
     董卓与袁绍的冲突,本质是“武力夺权”与“传统宗法”的正面碰撞。董卓一句“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彻底撕

第332章 汉纪五十一 孝灵皇帝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