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元年(公元168 年,戊申年)
春天正月壬午日,朝廷任命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之前的太尉陈蕃担任太傅,和窦武以及司徒胡广一起参与尚书事务的决策。当时刚经历皇帝大丧,新皇帝还没确立,各位尚书因为害怕,大多借口生病不上朝。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树立气节,对待死去的君主就像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位还空着,国家政事越来越紧迫,各位怎么能把国家的艰难困苦抛在一边,躺在床上休息,这从道义上说得过去吗!”各位尚书听了十分惶恐,都起来处理政务。
正月己亥日,解渎亭侯来到夏门亭,朝廷让窦武拿着符节,用皇帝乘坐的青盖车把他迎进宫殿;庚子日,解渎亭侯登上皇帝宝座,更改年号。
二月辛酉日,将孝桓皇帝安葬在宣陵,庙号定为威宗。
二月辛未日,大赦天下。
当初,护羌校尉段颎平定西羌后,东羌的先零等部落还没有归服。度辽将军皇甫规、中郎将张奂接连几年招降他们,这些部落却是降了又叛。桓帝下诏问段颎:“先零东羌作恶叛逆,皇甫规和张奂各自手握重兵,却不能及时平定,我想让你带兵去东边征讨,不知道是否合适,你可以思考一下策略。”段颎上书说:“我看到先零东羌虽然多次叛逆,但向皇甫规投降的,已经有两万左右的部落;善恶已经分清,剩下的贼寇没多少了。现在张奂犹豫不前,应该是顾虑到如果我们出兵,敌人可能表面离散,实则内部联合,我们的军队一去必然惊动他们。而且从冬天到春天,这些贼寇聚集在一起不分散,人和牲畜都疲惫瘦弱,有自行灭亡的趋势,张奂大概是想再次招降,不费力气就能制服强敌。但我觉得这些羌人本性难改,很难用恩德去感化他们,他们在形势窘迫时虽然会投降,但我们军队一离开就又会反叛;对付他们只能用长矛胁迫,用利刃架在他们脖子上!估计东羌剩下三万多部落,他们靠近边塞居住,道路没有险阻,没有像战国时燕、齐、秦、赵那样合纵连横的势力,但却长期扰乱并州、凉州,多次侵犯三辅地区,西河、上郡的百姓都已经往内地迁移,安定、北地也变得十分危险。从云中、五原往西到汉阳两千多里的地方,被匈奴和羌人占据,这就像人身上长了毒疮,留在胁下,如果不除掉,会越来越严重。如果用五千骑兵、一万步兵、三千辆车,经过三个冬天和两个夏天,就足以平定他们,大概需要花费五十四亿钱,这样就能把羌人全部消灭,让匈奴长期归服,内迁的郡县百姓也能回到本土。我算了一下,永初年间,羌人反叛,历经十四年,花费二百四十亿;永和末年,又经过七年,花费八十多亿。耗费这么多,还是没能把他们全部消灭,残余势力又起来作恶。现在如果不让百姓暂时辛苦一下,国家就没有安宁的日子。我愿意竭尽全力,等待陛下调遣。”皇帝同意了,完全按照他上书所说的办。于是段颎率领一万多人,带着十五天的粮草,从彭阳直接奔赴高平,和先零各部落在逢义山交战。敌人兵力强盛,段颎的士兵都很害怕。段颎就命令军中准备长箭头、锋利的刀剑,把长矛排成三层,两侧配以强弩,又让轻骑兵作为左右两翼,他对将士们说:“现在我们离家几千里,前进就能成功,后退就必死无疑,大家一起努力争取功名!”接着他大声呼喊,士兵们都响应他,奋勇向前,旁边的骑兵飞驰而出,突然向敌人发起攻击,敌人全面溃败,被斩首八千多级。太后下诏书称赞他说:“等东羌全部平定,会一并记录你的功劳;现在先赏赐你二十万钱,让你家里一人做郎中。”并命令中藏府调拨金钱、彩物来增加军费,封段颎为破羌将军。
闰月甲午日,新皇帝追尊祖父为孝元皇,祖母夏氏为孝元后,父亲为孝仁皇,尊母亲董氏为慎园贵人。
夏天四月戊辰日,太尉周景去世,司空宣酆被免职;任命长乐卫尉王畅为司空。
五月丁未初一,发生日食。
任命太中大夫刘矩为太尉。
六月,京城发大水。
六月癸巳日,朝廷论功行赏,封窦武为闻喜侯,窦武的儿子窦机为渭阳侯,侄子窦绍为鄠侯,窦靖为西乡侯,中常侍曹节为长安乡侯,封侯的一共有十一人。涿郡的卢植给窦武写信劝说道:“您对于汉朝,就像周公旦、召公奭对于周朝一样,拥立圣明的君主,让天下有了依靠,人们都认为您的功劳很大。但现在是同宗继位,按照宗族的图谱和名册,依次拥立,这有什么特别的功劳呢!怎么能随便贪天之功,当成自己的力量呢!您应该推辞丰厚的赏赐,来保全自己的身家名誉。”窦武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卢植身高八尺二寸,声音洪亮如钟,性格刚毅,有高尚的节操。他年少时师从马融,马融性格豪放奢侈,经常在面前安排女伎唱歌跳舞,卢植多年陪从听讲,眼睛都不转一下,马融因此很敬重他。太后因为陈蕃有旧德,特地封他为高阳乡侯。陈蕃上书推辞说:“我听说分封土地,是根据功劳德行来的。我虽然没有高洁的品行,但私下里仰慕君子‘不是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东西,不接受的做法。如果接受爵位而不推辞,厚着脸皮接受,万一让上天发怒,灾祸降临到百姓身上,那我自己又怎么能安心呢!”太后不同意他推辞。陈蕃坚决推辞,前后上了十次奏章,最终没有接受封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段颎率领轻装部队追击羌人,从桥门出发,日夜兼程,在奢延泽、落川、令鲜水等地与羌人交战,接连打败他们;又在灵武谷交战,羌人彻底大败。秋天七月,段颎到了泾阳,剩下的四千羌人部落,全都逃散到汉阳的山谷里。护匈奴中郎将张奂上书说:“东羌虽然被打败,但残余的部落很难全部消灭,段颎性格轻率果敢,恐怕胜负难以预料,应该暂且用招降的办法,这样才不会后悔。”诏书下达给段颎,段颎又上书说:“我本来就知道东羌虽然人多,但软弱容易控制,所以之前陈述我的想法,希望能为国家长久安宁考虑,而中郎将张奂说敌人强大难以击破,应该用招降的办法。圣明的朝廷明察,采纳了我的意见,没有采用张
第315章 汉纪四十八 孝灵皇帝上之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