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2章 汉纪三十七 显宗孝明皇帝下[1/2页]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读点经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永平九年(公元66年 丙寅年)
     夏天,四月甲辰日,明帝下诏让司隶校尉、各州刺史,每年上报任职三年以上、政绩特别突出的县令、县长各一人,与上计吏一起送到朝廷,政绩特别差的也要上报。
     这一年,粮食大丰收。
     明帝赐给皇子刘恭灵寿王的称号,赐给皇子刘党重熹王的称号,但此时他们还没有封国。
     明帝非常推崇儒学,从皇太子、诸王侯到大臣子弟、功臣子孙,没有不学习儒家经典的。还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的子弟在南宫设立学校,称为“四姓小侯”学。设置《五经》老师,挑选才学高超的人来教授他们学业。就连期门、羽林的将士,也都要求精通《孝经》的章节句义。匈奴也送子弟来学习。
     广陵王刘荆又叫来相面的人,对他说:“我的相貌像先帝,先帝三十岁得到天下,我现在也三十岁了,可以起兵了吗?”相面的人到官府告发了这件事,刘荆很害怕,自己主动把自己关进监狱。明帝对他施加恩典,没有深入追究此事,下诏规定他不能拥有臣属、官吏和百姓,只让他像以前一样享受租税,派国相、中尉严密守护他。刘荆又让巫师进行祭祀,诅咒他人。明帝下诏让长水校尉樊鯈等人共同审理这个案件,事情审理完毕后,樊鯈等人上奏请求对刘荆施以刑罚。明帝生气地说:“你们因为他是我弟弟,就想杀了他。如果是我儿子,你们敢这样吗?”樊鯈回答说:“天下是高帝的天下,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天下。按照《春秋》的天下,君主和亲人不能有叛逆的念头,有了就一定要诛杀。我们因为刘荆是陛下同母的弟弟,陛下您心怀圣明,对他有恻隐之心,所以才敢请示您;如果是陛下的儿子,我们直接诛杀就行了。”明帝听了叹息,认为他说得有道理。樊鯈是樊宏的儿子。
     永平十年(公元67年 丁卯年)
     春天,二月,广陵思王刘荆自杀,封国被废除。
     夏天,四月戊子日,大赦天下。
     闰月甲午日,明帝到南阳,召集学校的学生演奏雅乐,演奏《鹿鸣》时,明帝亲自吹埙和篪来配合,让宾客们开心。返回途中,又到了南顿。冬天,十二月甲午日,回到宫中。
     当初,陵阳侯丁綝去世,他的儿子丁鸿应当继承封爵,丁鸿却上书称病,要把封国让给弟弟丁盛,朝廷没有回复。丁綝安葬后,丁鸿就把丧服挂在墓旁的小屋,然后逃走了。他的朋友九江人鲍骏在东海遇到丁鸿,责备他说:“以前伯夷、吴札,是在乱世采取变通的做法,所以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但按照《春秋》的大义,不能因为家事而荒废国事。现在你因为兄弟之间的私情,而断绝父亲传下来的基业,这样可以吗?”丁鸿听了深受感动,流下眼泪,于是回到封国。鲍骏趁机上书推荐丁鸿精通经学,品行高尚,明帝就征召丁鸿为侍中。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戊辰年)
     春天,正月,东平王刘苍和各位诸侯王一起来朝见,过了一个多月,才回到封国。明帝亲自送行,回宫后,心中凄然,十分想念,就派使者带着亲手写的诏书给东平国的中傅,诏书中说:“分别之后,我独自坐着不开心,乘车回宫时,伏在车前横木上吟诗,远望你们离去的方向,心中实在牵挂。读到《采菽》这首诗,更增添了我的叹息。之前我问东平王:‘在家做什么最快乐?东平王说:‘做善事最快乐。这话意义深远,很符合他的胸怀啊。现在送去列侯印十九枚,各位王子中五岁以上能快走参拜的,都让他们佩戴。”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 己巳年)
     春天,哀牢王柳貌率领他的五万多户百姓归附汉朝,朝廷在他们的土地上设置了哀牢、博南两个县。开始修筑通往博南山的道路,要渡过兰仓水,行路的人都觉得很辛苦,唱道:“汉德广,开

第242章 汉纪三十七 显宗孝明皇帝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