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0章 子承父业[1/2页]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9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次日,风和日丽。
     再也没有昨日阴雨蒙蒙的样子,但百姓的心头却是阴霾遍布。
     两则消息让吴郡的百姓震惊不已。
     首先就是吴郡太守王弘因谋反被抓,其次就是整个吴郡没有一家粮铺营业,这让家中无粮的百姓叫苦不迭。
     李承乾刚起床的时候便收到了这条消息,微微皱起了眉。
     不过他现在有江南四大家族的支持,这些小事并不是什么难事,立刻吩咐道:
     “通知猛虎营的人,尽快将昨夜拍卖会的银钱收上来,另外通知江南四大家族,让他们尽快稳住吴郡的局面。”
     “是。”王泉躬身领命。
     李承乾想了想,把刚退出去的王泉喊了回来。
     “我们不是还有五万石的粮食吗?全部按照最低价售卖给百姓。”
     “是。”王泉再次领命,看李承乾不再开口,便退出去开始部署安排了。
     而在吴郡的五姓七望之人听说了王弘遭遇之后,纷纷给长安和各自主家那边去了信。
     比他们早的便是昨夜卫规已经派人给长安送了关于王弘谋反的奏折。
     并且命人今日将王弘及其家眷都送往了长安。
     信件总是要比押送犯人来得快。
     三日后,长安太极宫。
     李世民正在焦头烂额的处理政务,心中总是惦记着江南道的事情。
     此时,张阿难捧着一本奏折匆匆的跑进了甘露殿。
     “陛下,这是卫规送上来的奏折。”
     “快,呈上来。”一听是卫规的奏折,李世民便迫不及待的想看看。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气得要命。
     李世民瞬间恼怒无比道:“五姓七望简直是胆大包天,小小的一郡太守竟敢谋反。”
     一听是谋反,张阿难也是吓了一跳。
     同时他脑中也在飞快的转着。
     太子殿下不是去吴郡了?
     吴郡的太守不是太原王氏的旁支吗?
     在李承乾出发之前,张阿难已经调查清楚了那边所有的事情,以防李世民询问。
     现在听说太原王氏的王弘谋反,怎能不吓人。
     李世民合上奏折,丹凤眼凌厉的带着杀气道:“去,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传进宫。”
     “是。”张阿难回应一声便退出了甘露殿。
     。。。。。。
     也就是半个时辰左右。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便来到了甘露殿。
     “臣,拜见陛下。”
     看见自己的心腹之臣,李世民随意挥了挥手,对张阿难眼神示意了一下。
     “你们都看看吧,这是卫规刚递上来的折子。”
     “是。”
     三人异口同声的回应了一声,便接过了张阿难手上的奏折看了起来。
     原本这些奏折是不能够让他们看的,可这不是陛下同意的嘛。
     可看完之后,三人也是吓了一跳。
     里面讲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甚至还在奏折中提到了李承乾已经筹集到了多少粮食,包括吴郡现在的一些情况。
     “陛下。”杜如晦此时拱手站出来道:“按奏折中的意思,王弘并非能够定罪于谋反啊。”
     李世民眉头一皱,想要发火,可看杜如晦脸色苍白,病态的不行,只能忍住火气道:“克明何意?这都不算谋反吗?”
     都带兵围住了太子,还不算谋反?
     杜如晦也不怕,拱着手继续说道:“陛下,按照王弘的意思是发现了绘春楼里有盗窃粮仓的匪徒,他只是害怕太子殿下受到伤害,从而命人围住了绘春楼,怎么能说他谋反呢?”
     “如此定罪,日后还有谁敢挺身而出?”
     “陛下,克明所言甚是。”房玄龄这个时候也站了出来说道:“先不管王弘的意图是什么,但是理由并没有错。”
     “而且太子殿下一声令下,竟然杀了四百余人,这......于理不合,上了朝堂必定会被五姓七望弹劾啊。”
     李世民瞬间脑瓜子疼了。
     之前生气的是王弘命人包围了李承乾。
     再怎么说太子是他的儿子,人在吴郡,竟然被一个太守欺负了,做爹的肯定要找回场子。
     听完房谋杜断的分析,李世民才反应过来,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李承乾的说法太过牵强。
     倒是李世民开始怀疑,盗窃太原王氏粮仓的说不准就是李承乾。
     对于太子的了解程度,这种事情李承乾是干得出来的。
     想到此,李世民真的是又好气又好笑。
     气的是堂堂太子竟然做如此偷鸡摸狗之事,好笑的便不用说,五姓七望吃亏,他就开心。
     “那你们说说,此事该如何定夺?”
     现在王弘一家已经在押往长安的路上,说不准没两天就能到长安了,还是要早早定夺才行。
     奏折都传到宫里了,恐怕五姓七望也就是这两日也会收到消息了。
     不做好准备的话,说不准五姓七望又要在朝堂上发

第140章 子承父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