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0章 子承父业[2/2页]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9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难了。
     三人思索了一番,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纷纷看向了长孙无忌。
     对于这种颠倒黑白的事情,长孙无忌应该是最擅长的,为何今日不说话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长孙无忌感觉两道视线注视着自己,有些纳闷的抬头,发现竟然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微微皱眉:“玄龄,克明你们如此盯着我作甚?”
     这话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往三人那边看了看,确实发现房玄龄和杜如晦正盯着长孙无忌。
     房玄龄这时讪笑了一声:“辅机,这事难道你没有什么主意吗?”
     主意?
     被询问的长孙无忌懵了一下,刚才他在考虑的是长孙家铁矿生意,要是这么发展下去,盐铁肯定要被朝廷收回,到那时的话,长孙家该如何是好?
     自己妹妹是皇后,总不能抗旨不尊吧?
     去跟五姓七望联手肯定是不行。
     但让他们长孙家心甘情愿的上交......似乎也不太行。
     反应过来房玄龄的问题,长孙无忌微微蹙眉道:“此事并不难,王弘既然说是抓贼,那么王弘要是能够说出贼人是谁不就好了?”
     “如果说不出,那么王弘便是别有用心,带兵围住太子殿下,按唐律就是谋反。”
     李世民被这么一提醒瞬间眼前一亮。
     对啊。
     这么简单,为何朕没有想到。
     就算王弘知道李承乾盗窃了粮食,也是需要拿出证据的。
     拿不出证据,王弘便不能私自领兵包围太子。
     就算是真的太子干了那事,一郡太守也不能够处理太子吧?
     房玄龄和杜如晦闻言,两人对视一眼,默契的微微颔首。
     觉得这个办法很不错。
     “臣附议。”
     “臣附议。”
     两人纷纷对李世民拱手,附议了长孙无忌的说法。
     长孙无忌一头雾水,难道都不需要再问问?或者......在想想办法吗?
     怎么就这么快决定了?
     “好,就按照辅机的说法去做。”李世民哈哈大笑,随即便挥手道:“奏折上卫规汇报,太子弄了个什么拍卖会,又筹集到了十几万贯。”
     “这些钱将会全部兑换成粮食,预计有五十万石的粮食,你们如何看?”
     五十万石?
     房玄龄和杜如晦、长孙无忌也看见了,刚开始也是吓了一跳,不过仔细想想确实有可能。
     要知道雪花食盐在大唐会所拍卖的事情,他们也是好几天才消化。
     现在一趟江南之行,弄十几万贯,似乎对太子殿下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一样的简单。
     不过五十万石粮食,似乎不太够的。
     “陛下。”房玄龄瞬间站了出来,算了一笔账:“全大唐共有219万户人口,如果五姓七望全部断粮,也就是219万户百姓无粮可吃。”
     “现下朝廷的粮食不足百万石,太子殿下的五十万石粮食也有些于事无补啊。”
     十户每日消耗按照一斗来计算,一百户就要一石。
     杜如晦这个时候也站了出来:“219万户,每日消耗粮食户部统计为三万石粮食,也就是太子殿下的五十万石粮食还不足大唐百姓一月口粮。”
     一个月吗?
     李世民也在心里开始默默计算。
     粮食他算不清楚,但是日子他会算啊。
     一月之余,也不知道李承乾派出去的公孙达能不能带回来粮食。
     另外李靖攻下林邑也不知道需要多久。
     这算是把赌注压在了两边,以防公孙达没有完成任务,李靖能够打下林邑也是不错的。
     “咳咳。”
     李世民咳嗽了两声,对面前三人说道:“这事朕已知晓,除了太子带回来的五十万石粮食以外,朝廷不是还有粮食嘛,先撑过这个月,再过三月又要秋收了,到时再说吧。”
     “是。”三人异口同声的回应了一声。
     讨论完事情,李世民便挥挥手让三人退下了。
     实在不想去讨论什么粮食不粮食的。
     真的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每日全大唐消耗三万石粮食,一月就是要百万石。
     一年不得千万石?
     暂时是解决了粮食问题,能够撑过一月。
     可李世民还是有些担心,五姓七望不会这么简单的看着他们解决问题,肯定还会发难。
     这可是真是地主家都没有余粮,心里有些慌张啊。
     在没有收到卫规奏折的时候,李世民都有心跟五姓七望鱼死网破了。
     没粮食,五姓七望家不是有,直接去抢得了......
     以前打仗的时候,没粮食不一样去敌军抢来吃,怎么现在做了皇帝,百姓没粮食吃,只能坐在这里想办法......
     这话要是被李承乾知道,他肯定要夸李世民:父皇英明,不愧是老子亲爹,不行就要抢,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喜欢。
  

第140章 子承父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