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97章 教俗相安[2/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岁岁平安。” 弥撒毕,蒙古兵卒带来烤全羊,与信众分食,汉商则推着车卖 “圣诞糕”(用胡麻与蜂蜜做的,似中原蜂糕)。
     正月初一蒙古 “白节”,萧虎邀西里尔观礼。那达慕大会上,摔跤手们的皮袍镶着教堂旧经卷的布边,射箭靶心画着十字与太极的组合图案。西里尔看着萧虎给获胜者颁奖 —— 一柄汉式腰刀,刀柄缠着教堂的紫绸,忽然悟到:“将军是要让神权与王权,像这刀与绸一样,缠在一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临别时,萧虎赠他一柄鎏金十字架,背面刻着蒙古文 “护” 字。西里尔回赠一本手绘《圣经》,其中 “大卫王治下” 的插画里,城池竟画成了虎首堡的模样。两人相视而笑,暖阁外的阳光穿过窗棂,在地上投下蒙汉文字交织的光斑。
     罗马教廷的信使乔瓦尼抵达时,带着教皇的密函:“若萧将军愿皈依天主教,可获‘东方保护者封号。” 西里尔拆开火漆,见信中还附了张欧洲地图,标注着 “可许蒙古通商的港口”。
     他连夜求见萧虎,将信译出。萧虎看罢冷笑:“教皇想让我做第二个忽必烈?” 取过纸笔,用蒙文写下回复:“保教可,改宗不可。通商可,受封不必。” 西里尔润色为拉丁文时,特意将 “虎首堡” 译为 “Fortis Tigris”(猛虎要塞),比直译更显威严。
     乔瓦尼带回的信中,夹着片虎首堡的梧桐叶,叶脉间用银粉画着个小小的十字架。教皇见了,对枢机主教们道:“这个东方虎王,比我们想的更难驯服,却也更值得结交。” 此时的虎首堡教堂,西里尔正将萧虎的回信副本存入圣像暗格,与元朝的《保教令》放在一起。
     帖木儿率军攻波兰小城时,西里尔派三名教士随军。他们举着 “免战十字旗”,在乱军中救下百余名妇幼,其中有个会铸炮的工匠,教士们特意在他衣襟缝了个布十字:“凭此可入虎首堡。”
     攻城后,教士托马斯见蒙古兵正搬运教堂典籍,忙出示萧虎的手令:“经卷不得损毁,需装箱送回。” 帖木儿虽不忿,却碍于令状,只得命人轻拿轻放。托马斯在日记中写:“虎王的令旗,竟比十字架更能止息杀戮。” 这些日记后来被带回罗马,成为教廷研究东方的重要文献。
     教堂出租的十二亩菜园,租户多是汉农,按蒙古税制需缴 “包银”(每户六两)。西里尔认为 “教会产业应免税”,与税吏争执不下。萧虎的裁决书三日送达:“菜园免税,但租户需为教堂服劳役(每年二十日),既合教规,又符王法。”
     税吏按此立契,汉农王二在契上按了指印,旁边教士伊万画了个十字。“这样好,” 王二对伊万说,“我给教堂浇地,教堂免我租子,两不吃亏。” 周显将此案例编入《税政辑要》,批注:“宗教产业的征管,当如调弦,太紧则断,太松则乱。”
     教堂的圣母像被流矢划破,西里尔请汉匠张漆匠修复。张漆匠带来江南的螺钿(贝壳薄片),欲贴在破损处,伊万教士皱眉:“圣像岂能混用俗物?” 争执间,萧虎路过,看了看圣像:“用金箔补裂痕,螺钿镶边框,既不失神圣,又显华美。”
     张漆匠遂用蒙古产的金箔(成色九成)补好衣纹,以螺钿拼出葡萄纹(象征圣餐),完工后,圣像在烛火下流光溢彩。西里尔抚着修复处,忽然明白:“将军是要我们明白,不同的手艺,也能共塑神圣。” 此事后来被写入《教堂年鉴》,称 “东方工艺与西方圣像的奇妙结合”。
     入秋后,萧虎命教堂教士与蒙古兵卒共巡夜。教士伊万提着灯笼(罩上绘有十字的纱罩),与兵卒巴特尔并肩而行,灯笼光照着两人的影子,忽长忽短。“你们的上帝,也管防盗么?” 巴特尔摸着腰间的刀问。伊万答:“上帝管人心,将军管法度,本是一回事。”
     行至粮仓,见周显正与账房核对入库粮数,案上并排放着《圣经》与《农桑辑要》。“今夜风大,” 周显抬头道,“教堂的钟楼可多敲两记,既是报时,也能吓退毛贼。” 钟声响起时,伊万忽然哼起蒙古民歌,巴特尔则跟着念起刚学的《论语》句子,两种声音在夜空里,竟有种奇异的和谐。
     天边渐露鱼肚白,巡夜结束,两人在教堂门口道别。巴特尔忽然从怀里掏出块狼皮:“给圣像当垫子。” 伊万回赠一小瓶圣油:“擦你的刀,能防锈。” 朝阳照在 “保教坊” 的匾额上,汉蒙文字都泛着金光,似在预示着这片土地上,教与俗的共生,才刚刚开始。
    喜欢。
  

第797章 教俗相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