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3 章:正教助防(至元四十一年冬?基辅大教堂)
多瑙河冰战正酣,基辅大教堂主教西里尔忧心忡忡,连续三夜在圣像前祈祷。他召集核心教士议事:“城若破,教堂亦难存,当以信仰之力助守。” 教士们争论不休,有人担忧 “涉政违教规”,西里尔却翻开《圣经》:“护民即护教,何违之有?” 他连夜草拟 “三助之策”,特意标注 “非干预军政,仅助民生防务”,又命伊万整理《草药验方》,将艾草止血、松油防腐等实用疗法绘成图谱。
腊月初三清晨,西里尔身着深色法衣,冒雪亲赴虎首堡,积雪没至脚踝,法衣下摆沾满雪水。军帐内炭火噼啪,他展开羊皮卷:“一借钟楼望敌,二辟偏院治伤,三聚信众巡夜。” 萧虎指尖轻叩案几:“教士不懂医术,恐误治伤兵。” 西里尔请出伊万,后者取猪皮模拟伤口,演示艾草嚼敷、松油涂擦之法,翻开《草药图册》(汉蒙俄三语标注):“教堂药圃可种黄芪、当归,不耗军库药材。” 见其条理清晰,萧虎颔首应允。
钟楼改建需 “三物三匠”:铜匠铸铃(重三百斤,需声传三里),木匠修岗房(砌火炕防冷),银匠制望筒(铜管镶水晶镜片)。西里尔命人拆教堂旧铜器熔铸,又从商户借调三名经验老匠,立下 “半月完工契”:“如期成则赠圣像幡,延误则罚薪三月。” 选值岗修士时,他亲测视力 —— 让修士辨识百步外旗帜,听力 —— 听钟声辨方位,最终选定彼得等四人,皆 “目能及远,耳能辨微”。
修士们提前演练了望规程:子时望多瑙河,丑时望驿路,寅时望城郊,遇警则按 “一短平安、三长紧急、长短交替示方位” 撞铃。伊万特意在值岗房备 “暖身三物”:羊皮袍(防风寒)、姜茶罐(驱寒)、记时漏(精准报时)。施工期间,西里尔每日巡查,见铜匠铸铃火候不足,当即指点:“需加锡三成,声方清越。” 匠人依言调整,铜铃铸成那日,试撞时声震全城,连多瑙河冰面都似有回响。
首日夜值,彼得裹紧羊皮袍登楼,望筒中忽见多瑙河方向浓烟滚滚,他心头一紧,按规程猛撞铜铃三响。钟声穿透风雪,虎首堡军营立即骚动,萧虎亲率骑兵驰援,查实是敌军小股袭扰,因预警及时未损一兵一卒。战后萧虎登钟楼,透过望筒清晰望见冰面敌军营帐,赞:“此楼比河畔烽燧高丈余,视野更阔!”
值守中也遇插曲:修士保罗误将商队炊烟当敌情,撞铃报急,引得军民虚惊。西里尔当即完善规程:“凡报警需双人复核,望筒测距后再敲铃。” 他请萧虎题 “护民钟” 匾额,黑底金字,悬于钟楼入口,与十字石雕相映成趣。修士们值岗时添了 “望敌日志”,详细记录 “何时见烟、风向如何、铃响次数”,字迹虽稚拙却工整,周显见了叹:“比军卒记录还细致。”
教堂偏院选作伤兵院,因 “三利”:距军营近(担架片刻可达)、房舍暖(石砌墙体防寒)、近药圃(取药方便)。西里尔带人清淤扫雪,二十张病床铺三层干草垫,再覆羊皮褥,床头挂木牌(记姓名、伤情)。他从教堂仓库搬来二十口陶缸,分别储存 “生肌散”(黄芪、当归研末)、“止血粉”(艾草炭、蒲黄)、“驱寒汤料”(生姜、葱白、红糖),又请军医王大夫培训修士:“放血需刺指尖三分,敷药要薄如纸,每日换药必煮布巾消毒。”
修士们初学时手忙脚乱,伊万为练包扎,用布条反复缠树干;修女玛利亚学煮驱寒汤,三次煮糊才掌握火候。王大夫临场考核:“箭伤化脓如何治?” 彼得答:“先刺血排毒,再敷生肌散,饮蒲公英汤。” 大夫颔首:“可出师矣。” 伤兵院备好那日,西里尔亲点油灯,烛光照亮 “救死扶伤” 木匾(周显所题),轻声道:“愿此处少些伤痛。”
步兵张三箭伤化脓高热不退,抬入伤兵院时已昏迷。伊万按 “汉蒙合治术” 施救:先用银针刺指尖放血,挤出黑血;再将生肌散调蜂蜜敷伤口,用煮沸的麻布巾裹紧;每时辰用浸烈酒的布巾擦身降温,深夜守在炉边煮蒲公英汤。三日未眠,他眼下青黑如墨,却坚持亲自喂药。半月后张三能拄拐行走,拉着伊万的手落泪:“教士比俺老家郎中还尽心,连擦伤口的布都要在火上烤三遍。”
日常救治中,修士们渐成&
第773章 正教助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