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68章 正教论道[1/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768 章:正教论道(至元四十一年秋?基辅大教堂)
     教堂侧厅的檀香是从汉地运来的沉香,烟气在晨光中袅袅上升,与窗外斜射的阳光交织成淡金色的网。周显捧着泛黄的《论语》,指尖抚过 “樊迟问仁” 篇的批注,对西里尔道:“孔圣言‘仁者爱人,是说待人如待己,见老者敬之,见幼者慈之,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 西里尔摩挲着银质十字架,引圣经回应:“我主亦言‘爱人如己,不仅爱亲友邻人,即便仇敌受困,亦当予饮水充饥,这‘爱无亲疏之别。” 两人就 “爱有差等” 与 “博爱无别” 辩至午时,萧虎忽然指着窗外那棵三人合抱的老橡树:“根扎土中时或有争执,枝叶却同沐阳光共抗风雪。思想亦然,不必同源,却可同怀善意。” 周显抚须大笑,将茶盏与西里尔的银杯轻轻一碰:“将军此言,胜读十年书!” 三人当即约定,每月初一在侧厅举行 “论道会”,邀汉蒙俄各族儒生、教士共参。
     译经院的烛火连续三月彻夜不熄,周显与教士伊万伏案逐字推敲。周显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时,特意在蒙文旁注:“此与草原古训‘不夺邻畜,不欺孤幼相通,皆为处世之德”;伊万译圣经 “爱人如己” 为汉文,在页边画小像 —— 左侧孔子抚琴,右侧耶稣布道,注 “二者皆劝人向善,如日月同辉”。译稿每页左侧汉文,右侧蒙俄文,重要字句用朱笔圈出,萧虎审阅时在空白处批注:“只注善意相通,不强行比附上帝与孔圣,留各自本源,免生纷扰。” 教堂将译稿用羊皮纸抄录十册,分赠各族贤达,西里尔在序中写道:“文字如舟,载善意渡江河,舟虽异,所渡之善则同。” 汉儒李夫子读罢圣经译稿,对弟子叹:“虽信仰有别,其劝人向善之心,与孔孟无二。”
     中秋当日的虎首堡,城内城外两处欢腾。汉人聚居的东市搭起赏月台,朱红栏杆围起十二张方桌,摆着汉地月饼(酥皮内裹枣泥)、蒙古奶饼、俄式蜜饯,周显与汉蒙官员举杯赏月,吟 “但愿人长久”;教堂广场则铺着鲜草,信徒们捧着今年收获的最大麦穗、最圆南瓜,西里尔身着金色法衣主持感恩礼,用三语祈福:“愿上帝赐福各族,岁岁丰收。” 萧虎先赴赏月台,再转至教堂广场,西里尔赠他 “丰收面包”(黑麦粉制,嵌葡萄干与核桃,烤得外焦里软),他回赠 “十字月饼”(汉匠特制,饼皮印虎纹,内馅掺俄式蜂蜜)。俄人安娜第一次咬月饼,蜂蜜馅流到指尖,她舔着手指笑:“比基辅的蜂蜜蛋糕还甜,这样的节日该年年过!”
     汉人移民在城郊山坡设祭祖台,摆着先人牌位与瓜果,焚香祭拜,却引得教士伊凡带人前来:“圣经禁拜偶像,你们这是背离正教!” 双方争执推搡,牌位险些被碰倒。萧虎闻讯赶来,见祭祖台上只有木牌(无雕像),老族长正念祭文:“追思先人养育恩,不忘祖训勤耕作。” 他当即召集双方:“汉人祭祖是念亲恩,非偶像崇拜,正如你们追思圣徒,皆是感恩之心。” 最终划定城东三里为 “祭祖区”,立青石碑刻三语:“汉人祭祖之地,依俗行礼,不燃明火,不扰邻里;他人不得擅入干涉。” 老族长代表汉人承诺:“改用松柏枝替代明火,以瓜果代牲畜献祭。” 伊凡见仪式确无偶像,又有官府立碑,只得作罢,临行前嘟囔:“下不为例。”
     新教士就职需过 “三重关”:查籍贯(有无通敌记录,需部落首领担保)、验学识(背诵圣经核心章节,解释 “爱人如己” 含义)、问品行(由两位任职十年以上的老教士联名担保)。通过后在官府 “宗教备案簿” 登记:姓名、年龄、驻所、职责,画师当场绘其画像贴于册中。萧虎亲自主持授职仪式,对新教士彼得说:“你既为教士,当行医救人、劝人向善,不得干预军政、私收民财。教会可依教规革职,官府可按国法治罪,二者并行不悖。” 彼得躬身接过 “神职令牌”(铜制,正

第768章 正教论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