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66章 商路缉私[2/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小的只是说了句实话,当不起大人亲自送来。” 周显笑着把《举报奖励令》贴在他家门板上:“有功就该赏,以后发现走私,还来报官。” 这消息很快传遍商市,小贩们眼睛都亮了 —— 有人在茶摊留意可疑茶客,有人在绸缎铺盯着无印锦缎,连挑担的脚夫都知道 “举报走私能得赏银”。帖木儿打趣周显:“你这十两银,比百个税吏还管用,现在连三岁孩童都知道‘走私要挨罚了。”
     税课司推出 “三色验货戳” 新制:红戳为 “完税”(圆形,刻汉蒙俄三语 “税讫”),贴于已缴税货物;蓝戳为 “待验”(方形,刻 “查” 字),用于未核验商品;黑戳为 “禁售”(三角形,刻 “罚” 字),标违规货物。商户需在包装显眼处盖戳,路卡兵卒见红戳直接放行,见蓝戳则开箱查验。周显还推行 “五户联保”,五家商铺互签《联保书》,若一户走私,其余四家各罚银五两。汉商李掌柜牵头成立 “商帮议事会”,制定《诚信公约》,规定 “会员走私者逐出商帮,永不往来”。他带着商户代表参观税课司的戳记制作,叹道:“有规矩才好做生意,不然今天你偷,明天我抢,早晚都得赔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防假戳伪造,周显下了 “三重防伪” 功夫:戳记铜模由税课司专人保管(钥匙由他与课税吏各执一半,需两人同到才能取出);铜模刻暗纹(红戳内藏极小 “周” 字,蓝戳有 “税” 字暗记,只有验印吏能认出);每次用印都登记《戳记使用簿》(记时间、用印人、货物数量),簿册每日由周显亲阅。他还与刻模匠人立 “追责契”:“若戳记外流伪造,匠人虽不知情,亦罚银十两;若参与私刻,罚银百两,充军一年。” 一次查获假红戳,周显顺藤摸瓜查到是离职吏员私刻,当即按契罚匠人银十两,并将假戳当众熔毁,商户们见官府防得如此严密,再不敢动歪心思。
     萧虎听了周显的 “疏堵之策”,点头赞:“堵私不如疏流,设个合法的互市点,让走私者转成正经商户。” 他命人在多瑙河南岸筑 “互市坊”,立青石碑刻《互市守则》:每月初五、十五开市,钦察部落可带皮毛、马匹交易,汉商售丝绸、茶叶按 “什一税” 缴纳,官府派税吏与忽兰共同监管。忽兰穿着虎卫百夫长的铠甲,用蒙语宣读守则:“禁售兵器、毒药,交易用虎首银锭或实物折算,纠纷由市令调解,不得私斗。” 首次互市热闹非凡,钦察牧民巴图用三张狐皮换了两斤茶叶,摸着官府盖的红戳笑:“合法交易不怕查,晚上睡得安稳。” 周显算过账,互市一月的税银比缉私罚没还多三成,果然是 “堵不如疏”。
     缉私三月后,商市风气大变:税课司的绸缎茶叶税银增至每月六十两,比之前翻了一倍;市碑旁的举报箱常收到线索(多是商户间的互相监督);“五户联保” 让商户们彼此提醒 “莫碰私货”。王茂停业期满后重开绸缎铺,主动请税吏每月上门验货,他对伙计说:“被罚过才知,正经做生意赚的银才安稳,夜里不怕敲门声。” 周显在《税政总结》中写道:“商路如渠,需清淤(缉私)、筑堤(立规)、通流(互市),三者并行,方能货畅其流,税足其用。” 萧虎看后批了个 “可” 字,命人将此法誊抄,送往白虎城推广。商市的车马依旧往来不息,只是每辆车上的红戳,都在阳光下闪着规矩的光。
    喜欢。
  

第766章 商路缉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