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60章 冬防备战[2/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城头暖棚内铺 “双层毡”(羊毛毡在下,羊皮毡在上),火盆用 “防风罩”(铁皮制成,热量不散),燃料用 “无烟炭”(松木烧制,烟少耐烧)。哨兵配备 “三暖具”:暖手炉(铜制,装炭火)、暖脚袋(皮制,装热沙)、防寒帽(连颈设计,只露双眼)。值守实行 “时辰轮换制”:每时辰换岗,哨兵入棚先喝热汤,搓手暖耳再上岗。帖木儿查岗时,见哨兵张三缩在棚角打盹,当即罚他站雪地里清醒:“暖棚是让你抗寒,不是让你偷懒,敌军不会等你睡醒!” 经整治,城头值守再无懈怠,连最寒冷的子夜,望台上都有人睁大眼睛。
     萧虎推行 “全城联防制”,按 “守、援、备” 分工:士兵守城墙与城门(弓弩手、投石机手、虎营各司其职);居民编 “巷战队”(每十户一组,负责运送箭矢、传递消息、用杂物堵巷口);商户出 “应急物”(铁匠铺备铁钉木板,裁缝铺缝急救包,粮铺备干粮)。演练模拟 “敌军破外城”:城头擂鼓示警,居民们推着装满砂石的独轮车堵巷口,妇女们在院里煮姜汤送前线,商户打开仓库供士兵取兵器。汉人王婶带妇女缝了百个急救包(内装金疮药与布条),蒙古牧民巴特尔教居民 “滚木技巧”:“瞅准敌军扎堆时推,一下能砸倒三四个。” 萧虎观战后赞:“百姓是墙,士兵是砖,砖石相粘,城不可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基辅内城按 “九纵九横” 街巷设 “三道防线”:主干道埋 “绊马桩”(削尖松木,夜间拔出),支巷砌 “砖石掩体”(半墙高,供居民躲箭),十字路口建 “指挥台”(高丈二,插不同颜色旗示警)。每户门后备 “巷战三件套”:铁锹(挖壕沟)、铜锣(遇敌敲)、煤油灯(夜间照明)。帖木儿带人在巷墙上画 “箭头标记”,指示往城中心撤退的路线,还在隐蔽处藏 “信鸽笼”(遇围城时放飞报信)。俄人安德烈率家丁改造自家院子:“院墙加高三尺,留射箭孔,可作临时掩体。” 这些改造让内城成了 “迷宫堡垒”,周显说:“就算外城破了,敌军进内城也得脱层皮。”
     萧虎布下 “三层情报网”:远哨潜伏在钦察部落外围(扮成流浪牧民,每月初一送情报),收买的眼线(钦察部落中不满脱脱木儿的长老)传 “内部信”(用羊粪蛋藏纸条),商队探子则借交易打探 “粮草虚实”。眼线传回消息:钦察部落冬季缺粮,已劫掠三个小部落,脱脱木儿正强征牧民的羊充军粮,不少人偷偷逃往森林。萧虎命人 “雪中送炭”:对逃来的牧民给粮给衣,许以 “归附后免三年税”,还让他们带话给部落:“助钦察者灭族,降我者保家。” 同时派帖木儿率骑兵袭扰钦察牧场,焚毁草料千堆,脱脱木儿大怒却查不到踪迹,部落内人心惶惶。
     冬至日,萧虎在虎首堡校场召开 “冬防誓师大会”,军民齐聚,彩旗飘扬。萧虎站在将台,左手按剑,右手举酒:“今冬强敌环伺,城在人在,城破人亡!守城有功者,赏银封爵;临阵退缩者,斩立决!” 士兵们举刀高呼 “誓死守城”,居民代表王婶献 “万民伞”(缀满百姓签名的绸伞),说:“官兵护咱,咱也护城!” 萧虎当场宣布 “赏罚令”:守城期间,士兵阵亡者家眷赏粮十石,居民助战受伤者官府给医给药,擒敌首者赏银五十两。誓师后,军民同饮 “同心酒”(一锅酒,士兵与居民轮流喝),帖木儿望着一张张坚毅的脸,对萧虎说:“有这般军民,再冷的冬天也能熬过去。” 校场的篝火在寒风中跳动,映照着每个人眼中的决心。
    喜欢。
  

第760章 冬防备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