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教士为赛马祈福(用圣水轻洒马头),既保宗教仪轨,又让牧民接受。周显安排细节:弥撒用拉丁语唱诗(保留神圣),汉语讲解(让汉吏听懂);那达慕设 “祈福赛”(骑手需持十字架饰品参赛),奖品银马鞍刻 “圣骑” 二字(蒙汉双语)。鲍里斯私下对周显说:“这般安排,贵族觉得体面,牧民觉得热闹,将军高明。”
圣诞当日,教堂广场挤满民众。弥撒时萧虎率官员立于前排,虽不懂拉丁语,却始终脱帽垂目,待主教祈福时随众人画十字(动作生涩却显郑重)。西里尔见他如此,在布道时特意用俄语说:“上帝佑护所有善良的人,无论蒙古、汉人还是基辅子民。” 下午那达慕更显热闹,萧虎让帖木儿与西里尔同坐观礼台,见骑手安德烈夺冠,亲自为他系上银马鞍:“你的骑术配得上‘圣骑之名。” 西里尔顺势为安德烈划十字:“愿至尊者保佑你永不坠马。” 台下民众欢呼雷动,有人喊 “将军与主教同佑我们”,周显在《庆典记》中暗记:“民心初附,始于共庆。”
腊月雪灾致城郊三十户贫民断粮,萧虎与西里尔商定 “联合济贫”:官府出青稞五百石、棉布二十匹,教堂出场地(偏院设粥棚)、教士(登记发放)。周显制定 “三查制”:官府吏员查粮数(每日出库登记),教堂教士查人数(领粥者画押),本地乡老查公平(防止插队舞弊)。粥棚设 “老弱优先窗”,孩童领粥多加一勺,领布时需登记家庭人口(按口分尺)。教士彼得见汉人孤儿王小六衣衫单薄,将自己的羊毛毯相赠,周显次日便命人送来十匹粗布:“教堂仁心可嘉,官府当助其成。” 西里尔让教士将此事记入《善行录》,暗赞萧虎 “以恩换恩,手段高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济贫半月,周显发现教士登记的领粥人数比实际多出二十,当即要求核对。西里尔解释是 “预登记未领者”,周显却请鲍里斯带乡老复盘:“领粥者需按手印,指纹不会说谎。” 查实是两名教士想虚报邀功,萧虎未深究,只命更换登记人:“下次再犯,便收回教堂的发放权。” 他同时约束吏员:“不得借查粮刁难教士,赈济是善事,不是争权的战场。” 双方在监督中渐生默契,教士伊万帮着核对汉人名册,汉吏则帮着翻译俄语登记,周显在账册上批注:“协作需制衡,制衡方长久。”
萧虎颁布《宗教事规五条》,刻在木牌竖于教堂门口:一、新建教堂需经官府勘验(防占良田、近军寨);二、神职人员需登记造册(注明姓名、来源、职责);三、大型集会需提前三日报备(超过百人需千户审批);四、不得私藏兵器、不得干预司法;五、教义宣讲不得非议大汗与朝廷。西里尔初觉严苛,萧虎却送来《大都宗教令》副本:“这是天下通规,并非针对贵教。” 他特意保留一条:“教堂可自主管理内部事务,官府不干预礼拜形式。” 西里尔权衡后组织教士学习,命人将五条事规译为俄语,张贴在教堂公告栏,算是接受了官府的管理框架。
开春后,萧虎如约派来工匠修缮钟楼,领头的汉人木匠王福改良了塔顶结构:“加三层木架承重,再覆铁皮防雪,保十年不塌。” 西里尔命教士每日为工匠送热汤,周日还赠每人一本简易译本圣经。钟楼修好那日,西里尔敲响新铸的铜钟,钟声比往日更洪亮,他对萧虎说:“钟声会为北境祈福,也会提醒信众遵纪守法。” 萧虎望着钟楼倒影:“只要教堂安民心,官府自会护教堂。” 译经院的烛火彻夜不熄,新译的圣经开始在牧民中流传,书页间藏着的,是西陲教俗相融的最初印记。
喜欢。
第753章 正教融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