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42章 基辅开城[1/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742 章:基辅开城(至元三十八年冬?基辅城外)
     至元三十八年腊月十二,第聂伯河南岸积雪盈尺,萧虎在中军帐敲定谈判事宜。他选定 “双使制”:蒙古千户帖木儿(掌军事威慑)与汉人文吏周显(掌文书条款)同赴基辅,临行前萧虎执令牌叮嘱:“底线有三 —— 献城不屠、官吏留任、税赋依元制,余者可商。” 帖木儿佩刀冷笑:“若敢刁难,便踏平城墙!” 周显却取来羊皮地图:“基辅城有七门,需先确认哪门为献城门,礼仪不可错。” 帐外寒风卷着雪粒拍打毡帘,萧虎望着对岸模糊的城影:“备好两版檄文,一版恩威并施,一版厉兵秣马,看他们选哪条路。”
     基辅城主府内,鲍里斯自请为谈判代表,临行前米哈伊尔掷来佩剑:“若敢割地献城,此剑便斩你首级!” 鲍里斯将剑推回:“保全一城百姓,比虚名重要。” 他带三名随从踏着薄冰过河,见帖木儿帐前甲士环列,长矛如林,不禁攥紧袖中密信(贵族联名降书)。帖木儿劈头便问:“三日之内献城,或兵临城下,选其一。” 鲍里斯躬身答:“愿献城,但求三事 —— 不扰教堂、不伤宗室、保留庄园。” 周显在旁记录,忽然抬头:“可,但需遣人质入我营,且守城兵卒需解甲缴械。” 鲍里斯额头冒汗,知这是釜底抽薪之计。
     谈判进入第三日,焦点卡在 “税赋缴纳” 与 “驻军数量”。鲍里斯坚持 “按旧例缴粮”,周显却拿出元廷《税则》:“需按丁口缴银,每丁年缴半两,商户加缴三成。” 帖木儿拍案而起:“我军千里奔袭,岂容讨价还价?” 鲍里斯急道:“城中百姓刚遭饥荒,恐难承担。” 此时萧虎亲至帐中,手指敲着案上的基辅户籍册:“可缓征半年,但需以庄园为质。” 他瞥向鲍里斯:“你等庄园佃户三百余,折算税银足够,若诚心归降,便签这份‘永佃契,承认大汗主权。” 鲍里斯望着契书上的蒙汉双语钤印,终是咬牙画押。
     降书由周显草拟,用厚韧的羊皮纸书写,分蒙、汉、俄三栏。首行题 “基辅城主安德烈率贵族百户降表”,正文列 “献城纳土、缴械归降、遵行元制、纳质入质” 四款,末尾预留贵族联署处与萧虎回批栏。工匠在文书边缘烫金纹饰,缀以红绸封印,卷轴两端装鎏金铜轴。鲍里斯初见降书时,见 “永世称臣” 四字面色发白,周显解释:“此乃元廷规制,大都接受高丽降书亦如此。” 安德烈最终用俄文签名,鲍里斯等五名贵族依次画押,羊皮纸吸了墨迹,在烛火下泛着暗光。
     萧虎命在基辅东门外设受降台:高三丈,上铺红毡,台左立蒙古狼旗,台右树汉军红旗,台前设香案(供降书与城防图)。规定献城仪式流程:辰时三刻城门开,贵族着素服捧降书出城,行三跪九叩礼;守军举白旗列阵,主将献城门钥匙;萧虎亲授 “安抚令”,宣布豁免前罪。安德烈对 “素服” 有异议,周显引蒙古灭金时的受降先例:“开封献城时,金哀宗旧臣皆素服,此为仪轨。” 同时允诺:“受降后可换常服,保留贵族冠带。” 台侧工匠正调试十二面铜锣,待献城时

第742章 基辅开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