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41章 虎首令出[2/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密报摆在萧虎案头,他在 “鲍里斯主降” 四字旁画了圈。
     萧虎命军器坊赶制 “五色令旗”:红旗指冲锋,黄旗令休整,蓝旗示撤退,白旗调左翼,黑旗调右翼。每旗长三尺,杆顶装铁环,挥动时叮当作响,风雪中也能辨识。他亲自训练旗手:“挥旗需‘三挥一定,挥时有力,定时稳如磐石。” 汉人旗手刘振苦练半月,能在七级风中准确传讯,萧虎赞他 “旗语如军令,错一字便要死人”。为防敌军识破,又设 “暗令”:红旗加鸣锣为 “真冲锋”,单挥红旗为 “佯攻”;蓝旗加吹角为 “真撤退”,单挥蓝旗为 “诱敌”。先锋官赵勇带着旗手演练三日,确保每个百户都熟记信号,帐外寒风中,各色令旗翻飞如彩蝶。
     “虎首令” 需传至下游百里的先锋营,信使李三接过封蜡严密的文书,揣入贴身羊皮袋,跨上蒙古快马。出营时雪已没膝,马蹄裹着草绳仍打滑,他每半个时辰便换一匹马(驿站备有五匹轮换),马渴了喂温水,人饿了啃冻硬的麦饼。行至中途 “黑风口”,狂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生疼,他下马匍匐前行,用身体护住文书。次日辰时抵达先锋营时,他睫毛结满冰碴,冻僵的手指握不住缰绳,营卒撬开他紧握的手,文书却完好无损。先锋官验过令牌,在回执上盖印,李三喝了三碗热姜汤才缓过气:“将军有令,三日后午时渡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基辅贵族议会在城主府举行,烛火映着安德烈紧绷的脸。他将密探回报拍在案上:“蒙古人已测冰三日,先锋营距河岸仅十里。” 米哈伊尔拔剑斩碎酒杯:“召集所有骑兵,趁他们渡河时突袭!” 鲍里斯却慢悠悠转动戒指:“蒙古铁骑天下闻名,第聂伯河若失守,基辅城便是孤城。” 彼得拿出账册:“去年粮税不足,军饷拖欠三月,士兵冻饿者过半,如何战?” 争论持续到深夜,安德烈最终拍板:“先派使者试探,若蒙古人允保留贵族领地,可议降;否则,死守待援。” 他没察觉,鲍里斯的仆人已悄悄溜出府,将议会内容报给了亲蒙古的商人。
     渡河前一日,萧虎命赵勇率三百精锐在河岸列阵。士兵们身着镶铁皮甲,头盔上的红缨在风雪中挺立,按 “前矛后弩” 阵型排开:前排士兵持三丈长矛(矛尖裹红绸),后排弓弩手搭箭上弦(箭头涂白垩,雪地显目)。他们踏着整齐步伐在冰面行进,甲胄碰撞声在河谷回荡,每走十步便齐声呐喊:“大汗天威,所向披靡!” 对岸基辅守军趴在城头观望,哨兵回报:“蒙古人甲胄精良,队列严整,冰面被马蹄踏得咚咚响,竟无一处开裂。” 米哈伊尔不信,亲自登上城楼,望见冰面反射的甲光如一条火龙,顿时脸色煞白,握着城垛的手指泛白。
     决战前夜,萧虎在中军帐召集将领,沙盘上插满代表兵力的小木牌。他指着第聂伯河冰面:“若渡河时遇突袭,前军立即变阵为‘圆盾阵,弓弩手压制对岸;中军分两队,左翼沿河岸包抄,右翼加固浮桥(备木板应急)。” 他取出三封密信,分别交给赵勇、帖木儿、周显:“此乃应急之策,非危急时不可拆。” 帖木儿拆开自己的信,见上面写着 “若冰裂则弃马登岸,固守南岸沙丘”,不禁咋舌:“将军连这都想到了。” 萧虎望着帐外风雪:“兵事如弈棋,多算一步便多一分胜算。” 帐内烛火摇曳,映着将领们凝重而坚定的脸庞,第聂伯河的冰层下,暗流正与军心一同涌动。
    喜欢。
  

第741章 虎首令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