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35章 敌袭防御[1/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735 章:敌袭防御(至元三十九年秋?白虎城北境)
     白虎城驯虎营的晨雾里,总回荡着奇特的啸声。汉人驯虎师李忠正教七头成年猛虎分辨 “示警啸” 与 “寻常啸”:他举着绘有敌对部落图腾的木牌,蒙古猎手巴彦便吹响骨哨,猛虎们闻声立即昂首发出低沉绵长的啸声,尾尖急促摆动 —— 这是 “发现敌情” 的信号;若举空白木牌,骨哨声变调,猛虎则发出短促洪亮的啸声,这是 “安全通报”。李忠手里的竹鞭从不真打,只在猛虎反应错时轻敲地面:“记住了,这啸声是救命的信号,错不得。” 三个月训练下来,猛虎们已能从三里外分辨敌踪气味,示警准确率达十之八九,脱脱特意赏给驯虎营十斤肉干,称 “这群虎比十座烽燧还可靠”。
     脱脱将北境百里划为 “三纵三横” 巡逻网,每格由一组 “三虎五人” 负责:三头猛虎配两名蒙古猎手、三名汉兵,携带狼皮帐篷与七日干粮,按 “卯时出巡、酉时归营” 的规矩沿固定路线巡查。猎手巴彦的虎群负责最北格,那里靠近敌对的 “黑石部” 领地,他教汉兵辨认黑石部的马蹄印:“他们的马掌是倒刺形,踩在冻土上会留三角印。” 这日未时,巴彦的虎群突然止步,领头的 “雪牙” 对着西北方向发出示警啸,巴彦立即爬上枯树了望,果然见远处雪尘滚滚,约有百余人马正朝白虎城方向移动。
     巴彦让汉兵张弩戒备,自己取出火石点燃烽燧信号 —— 三堆狼粪燃起的黑烟在晴空下格外醒目,这是 “敌袭百人级” 的信号。北境第一烽燧的哨兵见烟,立即敲响牛角号,“呜呜” 声传向十里外的第二烽燧;第二烽燧旋即升起两堆明火(白日烟、夜间火),同时派快骑直奔白虎城。从虎群示警到信号传入脱脱军帐,不过半个时辰。脱脱正与幕僚推演战术,见传令兵掀帘而入,手里举着染血的烽燧令牌,当即拍案:“传令各营,依‘雪狼伏击案行动!”
     白虎城的 “虎符调兵” 令旗升起时,各营动作如行云流水。蒙古千户帖木儿的骑兵营正在擦拭甲胄,见城头黄旗升起,立即按 “五人一伍” 列队,检查鞍具、箭矢 —— 每名骑兵需带三支狼牙箭、一柄弯刀,马腹下挂着冻硬的肉干;汉人百户张勇的步兵营则在操场集合,士兵们迅速披甲、执枪,枪杆裹着防滑的麻布,靴底钉着铁掌以防雪地打滑。脱脱亲持虎符在城门点兵,半个时辰后,三百骑兵、五百步兵已列成楔形阵,驯虎营的十头猛虎也由李忠带到阵前,雪牙正不安地刨着地面,喉咙里发出低吼。
     脱脱带着将领们在沙盘前推演:“黑石部擅长雪地奔袭,但不懂地形。” 他指着标有雪松林的区域,“此处有三道天然沟壑,可藏步兵;松林背风处设伏,骑兵从两侧山脊包抄,虎群待敌军过半再冲击中军。” 张勇建议:“可在沟壑旁撒些碎石,敌军马队经过必受惊,阵型自乱。” 帖木儿补充:“让猎手带些羊骨,引诱虎群保持耐心。” 部署完毕,各队趁夜色潜入伏击点,步兵在沟壑里铺干草御寒,骑兵用白布伪装马匹,连猛虎都被蒙上眼罩,只留雪牙在外放哨。
     次日辰时,黑石部的人马果然踏入伏击圈。首领赤牙骑着黑马走在中军,正得意于未遇抵抗,忽听松林里传来震耳欲聋的虎啸 —— 李忠扯掉猛虎眼罩,雪牙带头冲出,十头猛虎如白色闪电扑向敌阵。黑石部的战马受惊人立,骑士纷纷坠马,赤牙挥刀欲砍,却被雪牙一爪拍掉弯刀,黑马吓得瘫软在地。此时两侧山脊响起马蹄声,帖木儿的骑兵如潮水般冲杀下来,弯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沟

第735章 敌袭防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