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34章 贡赋制度[2/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罚俸一月。巴图在查税册上用蒙文写道:“七月查账,收支相符,民心安定。” 这些查税记录与公示册一起保存,成了税政司的 “清白证”。百姓见耆老们较真,都说:“有这般监督,税吏想动手脚也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天有不测风云,灾年赋税不能硬收,” 脱脱定下规矩,凡遇雪灾、旱灾,农户可申请减免,由税政司官员下乡勘察。七月初贝加尔湖沿岸遭冰雹,十多户农田受损,周显与帖木儿带着老农去查看,只见青稞穗被砸落一地,王小二蹲在田埂上抹泪:“今年怕是连种子都收不回。” 周显让人丈量受灾面积,帖木儿用蒙语安慰:“官府不会让你们饿肚子。”
     勘察要 “三看”:看田亩受损比例、看存粮多少、看家庭劳力。对 “全损无存粮” 的定为 “全免”,“半损有存粮” 的定为 “半免”,勘察结果要让农户、耆老、官员三方签字。王小二家被定为全免,他捧着减免文书激动得发抖:“去年缴不起税差点卖儿,今年官府真是体恤咱!” 帖木儿在旁记录:“七月雹灾,减免农户十三户,全免七户,半免六户。”
     灾年减免需走 “四步流程”:农户写申请(不会写字可请人代笔)、村耆老担保、税政司勘察、脱脱审批。申请上要画押按手印,写清 “受灾原因、损失程度、家庭人口”。汉人农户李秀莲丈夫重病,无力缴粮,她请人写了申请,耆老担保时说:“她家确实困难,男人卧床半年了。” 周显勘察后附了 “属实” 的评语,脱脱三日便批了 “半免”。
     减免文书用汉文和蒙文各写一份,农户留一份当凭证,税政司存一份备案。有户人家伪造灾情申请减免,被耆老识破,周显在其申请上批 “欺瞒官府”,罚缴双倍赋税。自此申请减免者都不敢造假,文书流转顺畅,最快三日可批复,最慢也不超过半月。帖木儿说:“规矩定死了,谁也钻不了空子。”
     税政司库房分 “军粮区” 和 “民用区”,军粮区的青稞袋上都印着 “虎” 字,专供城防。每月初五,城防千户会来领粮,带着 “领粮牌” 和花名册,按 “每人每日一升” 的标准领取。百户张勇领粮时总要多问一句:“下月巡逻兵加了十人,粮够吗?” 库吏指着账本:“上月收了中户缴的粮,够支三个月。”
     城墙修缮用的木料、铁器也从贡赋中列支,李铁山领铁器时要在 “领用册” 上签字,注明 “修西城墙用铁钉二十斤、铁锨五把”。一次领的铁锨淬火不足,李铁山退回库房:“这锨挖冻土会断,得重锻。” 帖木儿立即核查,发现是铁匠偷工减料,当即罚其重锻并扣发当月工钱。城防支出每月都在公示册详细列明,百姓见缴的粮变成了坚固的城墙,都道:“这粮缴得值。”
     “学堂是养人才的地方,不能缺了钱粮,” 脱脱在议事时拍板,每月从贡赋中拨 “学堂专款”:先生月俸粮一石、布二匹,课本用的纸张、笔墨按学生数拨付。汉先生王夫子教蒙汉双语,领到俸禄时总要数一数:“比在中原教书还准时。” 蒙古先生巴图教算学,他的课本是用桦树皮做的,上面用炭笔写着算术题,都是周显从贡赋纸张里特批的。
     学堂支用要造 “明细册”,学生人数、课本数量、先生俸禄都记在册上,由耆老代表核查。有次发现多领了十刀纸,周显追查后发现是文吏算错了学生数,当即追回并补记说明。百姓见孩子能免费上学,先生们衣食无忧,都愿按时缴赋,有家长说:“咱缴的粮能让娃识字,将来不受欺负。”
     沿湖驿站的补给全靠贡赋支出,每月由驿丞凭 “驿路牌” 到税政司领粮、草料和药品。驿丞赵勇领粮时要核对:“狼山站需马料三石、驿卒口粮五斗,贝加尔站要防冻药膏十盒。” 库吏按单发货,每种物资都要登记 “领用人、数量、用途”。一次狼山站驿马病死两匹,赵勇申请多领马料,周显核查后批了:“新补的驿马得加料,下月多支一石。”
     驿站支出也在公示册列明,有商户见驿站支粮合理,说:“咱商队走驿路安全,多亏驿站兵卒巡逻,这粮缴得情愿。” 年底盘点时,帖木儿对着账本算:“全年贡赋支城防三成、学堂两成、驿站两成,结余三成备荒,正好。” 脱脱在旁批注:“量入为出,这才是长久之道。” 帐外的风雪拍打着窗棂,税政司的灯火却亮到深夜,映着满架的账册和量具,在寒夜里透着安稳。
    喜欢。
  

第734章 贡赋制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