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04章 冰海探路[1/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704 章:冰海探路(至元三十一年春?贝加尔湖沿岸)
     至元三十一年春,贝加尔湖的冰层尚未完全消融,周显带着水文队踏上冰面时,脚下的冰层发出 “咯吱” 声响。他命工匠架设钻冰器 —— 这是汉地改良的 “螺旋钻”,铁制钻杆长三丈,顶端装横木把手,四人合力转动,钻尖刺入冰层 “簌簌” 落冰屑。“每钻一尺记一次,” 周显在《冰海勘测册》上标注,“此处冰层厚五尺三寸,属安全范围(元代军规:冰层需厚三尺以上方可通行)。”
     勘测队按 “十字法” 布点:以湖岸为起点,每隔百丈钻一个冰孔,用麻绳系铅锤测量厚度,同时记录冰层颜色(纯白为新冰,泛青为老冰,老冰更坚固)。行至湖心区域,钻冰器突然下沉半尺,周显立即喝止:“此处冰下有暗流,做红标记,绕行!” 士兵们用红绸裹住木桩插入冰缝,木桩顶端绑羊皮囊(遇风飘动易见)。
     湖心岛的定位用 “标杆测距法”:在湖岸立高杆,湖心岛设观测点,用测绳量标杆与岛的夹角,文吏按《九章算术》中的勾股定理计算距离。“岛距北岸七里,呈椭圆形,长三里,宽一里半,” 周显绘图标注,“岛上有淡水泉,植被以耐寒灌木为主,适合驻军。” 这些数据将直接决定白虎城的选址战略。
     选址小队带着洛阳铲(改良为寒地用的铁制铲头)深入湖心岛,每挖三尺取一次土样。周显捏碎冻土块,观察土粒:“表层是腐殖土,厚一尺,冬季冻结膨胀,夏季融化沉降,不可做地基;下层黄土掺砂石,冻融变化小,是建城良材。” 他命人在不同区域取样对比,最终选定岛南岸的黄土层(取样时铲头阻力最大,说明土质紧实)。
     为测试地基承重,士兵们按建城标准堆起千斤石块,三日后检查地面沉降:“仅下沉半寸,符合军器监的‘寸沉标准。” 周显补充:“需打松木桩加固,桩长三丈,入土两丈,露出地面一丈做地梁,隔绝冻土层的膨胀力。” 这方法源自汉地 “桩基法”,在《营造法式》中有详细记载,周显特意改良桩尖为三棱形,更易穿透冻土。
     当地向导提醒:“每年五月冰融,岛北岸会积水,需垫高地基。” 周显立即调整规划:“全城地基抬高五尺,用砂石回填,外围挖排水沟,沟底铺防渗毡(用羊毛与沥青混合制成)。” 选址不仅要避冻融,还要防积水,这些细节决定着白虎城的百年稳固。
     勘测队需在湖心岛驻留月余,周显决定建造冰屋与毡帐结合的临时营寨。冰屋由士兵与当地部落工匠合作搭建:先在平地上画直径三丈的圆圈,用冰镩切割三尺见方的冰块,按 “上窄下宽” 的楔形堆砌,每块冰之间浇温水(低温下迅速结冰粘合),顶部留一尺见方的透气孔(盖活动冰盖,可调节通风)。
     冰屋内铺设三层防潮层:底层垫干草,中层铺羊皮,上层盖毡毯,中央设铸铁火盆(盆底垫厚石板防烫化冰层)。“冰屋虽冷,但隔热性强,火盆烧旺后,室温可达十度,比纯毡帐暖和,” 周显实测后记录,“缺点是透光差,需在冰壁凿小窗,糊羊肠膜(透明且挡风)。”
     营寨布局按 “防御型” 设计:五座冰屋呈 “梅花阵”,中心是指挥帐(用双层毡帐,内层挂蜀锦帘保暖),外围设冰墙(高六尺,每隔五尺留射孔),冰墙与冰屋间的通道铺木板(防冰面打滑)。周显巡视营寨时叮嘱:“每晚需修补冰墙裂缝,用碎冰与雪填补,泼水冻结加固。”)
     除冰屋外,主力营寨用改良毡帐:帐顶加双层毡(中间夹羊毛絮),帐壁缝防寒帘(用驼毛与麻线混纺),帐门挂三层帘(外层挡风雪,中层保暖,内层透气)。周显最得意的改良是 “帐内暖炕”:在帐内靠后墙处砌矮炕,炕下留火道,与帐外火盆相连(烟从帐外烟囱排出,防煤气中毒)。
     暖炕铺羊皮褥,士兵们晚间围炕而坐,炕面温度可达二十度,“比在斡耳朵的营房还暖,” 老兵张三感叹。周显在帐内挂温度牌(用酒精温度计,元代从西域传入),记录昼夜温差:“夜间帐外零下十五度,帐内零上五度,暖炕效果显着。” 他还在帐角放石灰缸,吸收潮气(寒地帐内易结霜,石灰可防潮)。
     毡帐的排列按 “防风阵”:帐门朝东南(避西北风),每五帐为一组,组间留防火通道(铺沙子,防炭火蔓延),帐外堆雪墙(高三尺,进一步挡风)。这些细节让临时营寨既能抗风雪,又便于快速迁移,完美适配冰海探路的机动性需求。
     开工前的祭湖仪式由周显与当地部落首领共同主持。祭坛设在湖岸的巨石上,汉地祭品有三牲(牛、羊、豕各一,毛色纯一)、酒醴(用中原米酒与蒙古马奶酒混合)、五谷(青稞、燕麦等耐寒作物);蒙古祭品有 “查干伊德”(奶制品,象征纯洁)、“博克”(摔跤勇士的腰带,象征力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仪式分三步:先由汉族文吏读祝文(“维至元三十一年,岁在甲午,谨以清酌庶羞,祭于冰海之神……”),文辞典雅;再由蒙古萨满跳湖神舞,头戴鹿角帽,手持铜铃,舞步模仿鱼跃冰面;最后双方共同向湖中投祭品(酒洒湖面,肉投入冰孔,象征与湖神共享)。
     周显特意让工匠打造 “汉蒙合璧祭器”:铜鼎刻汉文 “永固” 与蒙文&n

第704章 冰海探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