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3 章:镜换驯术(至元三十年冬?使虎部落营地)
使虎部落营地的晨雾中,李宝捧着银镜走向图腾柱,身后跟着部落老少。他先将镜面朝向朝阳,阳光反射在图腾柱的虎纹上,柱上的刻痕被照得纤毫毕现,连三年前祭虎神时凿的细小裂纹都清晰可见。“这镜能把石头照出纹路!” 部落孩童惊呼着伸手去摸镜面,被首领巴图按住:“小心碰坏,这是汉地的神物。”
李宝微笑着翻转银镜,让众人细看背面的虎纹:“虎头的每根胡须都錾了七道细纹,虎身云纹里藏着‘风调雨顺四字小楷,需离三尺远才能看清。” 巴图凑近细看,果然在云纹褶皱处发现极小的汉字,他用手指轻触纹路:“这般细的功夫,比部落最好的骨雕师还巧,汉地工匠的手是长了眼睛吗?”
更惊人的演示在午时进行:李宝用银镜聚阳光,将焦点对准干燥的艾草,不过片刻,艾草便冒出青烟。“不用火石就能取火!” 部落萨满惊叹着跪地行礼,以为是虎神显灵。李宝解释:“这是镜面聚光的道理,非神术,若部落想学,我可教你们打造铜镜。” 巴图眼中闪过渴望,这门技艺对雪原取火太重要了。
巴图见银镜工艺惊人,便知汉地有交换的资本,他对脱脱的使者张谦道:“你们既显了手艺,我也让你们看看巴鲁特部的本事。” 他吹了声短促的骨笛,一头威猛的雄虎立即从帐篷后走出,虎颈系着红绳,眼神却温顺如犬。
“此虎名‘雪牙,能在雪地里嗅出三里外的兽踪,” 巴图下令:“去寻昨日丢失的箭囊。” 雪牙低吼一声,低头嗅闻雪地,顺着气味疾奔,片刻后叼着箭囊返回,囊上还沾着新鲜的雪粒。张谦暗自记下:“北征时若有虎寻敌踪,可比斥候快十倍,且不易被察觉。”
巴图又演示虎的警戒能力:命武士扮作敌军从暗处突袭,雪牙立即跃起挡在巴图身前,虎啸震得武士们脚步发颤,待巴图喊停,雪牙又乖乖卧倒。“夜间宿营,虎比哨兵警醒,狼群闻虎啸便不敢靠近,” 巴图得意道,“这本事,你们汉地的战马能比吗?” 张谦点头:“确是绝技,若能学来,北境行军可保无虞。”
交换谈判在部落大帐进行,炭火盆里的松木噼啪作响,巴图把玩着银镜,张谦开门见山:“首领的驯虎术能护营地,我军的银镜工艺能助部落,不如各取所需?” 巴图却摇头:“银镜虽巧,终是器物;驯虎术是巴鲁特部的命根,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怎能轻易交换?”
张谦早有准备,取出萧虎的手信:“我军愿附加条件:每年送部落五十斤草药(专治冻伤的当归、红花),二十口铁锅(比骨锅耐用十倍),教你们打造铁制捕兽夹。” 他指着帐外冻裂的骨锅:“有铁锅煮肉,冬天就不用啃冻肉了;有草药,族人就不会再冻掉手指。” 巴图的长子突然插话:“若再加教我们用银镜聚光取火呢?”
双方讨价还价半日,终定下盟约:汉地传授银镜锻造(简化版)、草药辨识、铁器打造技术;使虎部落传授基础驯虎术(不含核心口诀),并派三名驯虎师随军指导。盟约用汉蒙双语写在羊皮纸上,巴图与张谦各按手印,再由萨满用虎血点染,以示虎神见证。
传授仪式在图腾柱前举行,巴图选了部落最资深的驯虎师 “老黑石” 授课,老黑石不会蒙古语,只能用部落方言夹杂手势,张谦带来的通事巴图(与首领同名)负责翻译,文吏王砚则在旁记录。“第一课是认虎性,” 老黑石抚摸雪牙的额头,“虎耳贴脑是怒,摇尾轻扫是喜,炸毛竖尾是惧,这些比口诀重要。”
核心口诀的翻译最棘手,老黑石念道:“呼‘巴鲁则进,呼‘腾格则止,指‘哈达则卧,拍‘额尔则随。” 巴图翻译后,王砚立即记下:“‘巴鲁对应‘进,‘腾格对应‘止,需标注发音声调,差半分虎就听不懂。” 他特意画了虎的四种姿态图,旁注口诀发音,确保士兵看得懂、学得会。
老黑石怕口诀外泄,只教基础指令,核心的 “唤虎归营” 口诀需萨满加持才能生效。他演示时要求士兵跟着念口诀,声音不对,雪牙便无反应;发音标准,虎立即应声。王砚在《驯虎术初录》上注明:“口诀需配合气息,低沉有力,如虎啸般有震颤感,非单纯念字。”
部落送来两头半岁的小虎崽,皮毛呈浅金色,还带着奶香。脱脱派来的十名士兵轮流学习,按老黑石所教,先喂虎崽熟羊肉(需用手捧着喂,培养亲近感),再轻声念 “腾格”(止)的口诀,同时轻按虎崽前爪。
最初小虎崽怕生,见到士兵就缩在角落,士兵们按老黑石的办法,每日用骨笛吹固定曲调(部落唤虎的调子),喂食时哼口诀,三日后果然亲近不少。士兵赵勇试着念 “哈达”(卧),并做按压手势,小虎崽迟疑片刻,竟真的卧了下来,众人顿时欢呼,连巴图都点头称赞:“汉人学东西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黑石在旁纠正:“手势要稳,口诀要慢,虎崽记性好,但不耐烦,
第703章 镜换驯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