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8章 炮械改良[2/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核心配比仅我与掌作匠知晓,” 学徒只参与绘制,不接触配方,这是技术保密的铁律 —— 回回炮的图纸可以借鉴,但核心防伪技术必须保密。
     西校场的试射靶场按实战标准布置:百步外立双层铁甲靶(模拟察合台重骑兵),二百步设石墙靶(仿叛军防御工事),三百步置移动骑兵靶(木架蒙羊皮)。虎卫营甲士清理炮位,移动炮架按新改良的轮轴安装,“试射时需测平射、仰射、俯射三种角度,” 那拉珠尔检查炮架固定装置,确保试射安全。
     炮弹准备分三类:铁壳火药弹(测威力)、实心石弹(测射程)、信号弹(测准度),每种炮弹用不同颜色标记。周显检查引信长度:“冬季干燥,” 引信需比夏季短半寸,“确保准时引爆,” 这是细节决定成败的体现。观礼台布置妥当,萧虎的座位距炮位百步,既安全又能看清试射全过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辰时三刻,试射令下,周显亲自点燃引信,改良炮 “轰” 声震耳,硝烟散去后,百步外的双层铁甲靶出现碗口大洞 —— 内层铁甲被击穿,外层炸裂。赵二毛飞奔测量:“弹痕中心距靶心偏差一步,” 射程达二百二十步,比旧炮增二十步,“准星槽完全起效!” 工匠们欢呼起来,周显却皱眉:“测后坐力,” 炮架位移比预期多三寸,需加固。
     第二轮试射石弹,二百步石墙靶被炸开缺口,碎石飞溅丈余。第三轮移动靶测试,三发信号弹均命中木架,“命中率提升五成,” 那拉珠尔在《试射册》记录,数据远超旧炮。萧虎起身鼓掌:“这炮能镇住漠北,” 当即命名 “镇北加强型”,命人记入《军器监新谱》,扉页附炮身图与试射数据。
     试射暴露的后坐力问题被立即解决,王铁匠带人在炮架后加铸铁挡板,底部增设防滑齿,“再试时位移控制在一寸内,” 周显满意点头。准星槽在强光下有反光,工匠们加装遮阳铜片,“可旋转调节角度,” 适应不同天气。这些修正措施在《改良日志》详细记录,每处改动都有试射验证,“不把问题带入战场,” 这是军器监的铁则。
     验收前的最终试射由萧虎监看,三发炮弹分别命中三类靶标,数据全部达标。耶律铸核对《军器验收标准》:“射程、准度、防伪均超旧制,” 符合 “加强型” 定名要求。炮身的准星槽在阳光下闪着微光,铁矿粉纹路与虎符共振的光晕,共同构成改良炮的双重优势。
     《军器监新谱》的编纂官专程来工坊,为 “镇北加强型” 炮绘制图谱,桑皮纸用工笔细描:炮管加长段、准星槽、防伪纹均放大标注,旁注试射数据与改良要点。定名需经三司联审:军器监提建议,镇北司审实战价值,萧虎定最终名,“镇北” 二字既显防御属性,又含政治寓意 —— 稳固漠北边疆。
     入谱仪式简单而庄重,新炮被安放在工坊中央,周显率工匠班行礼,萧虎将《新谱》抄本授予掌作匠:“此炮承载税户信任,” 需代代相传改良技艺。炮尾的 “至元二十八年改良” 刻字被红绸覆盖,待正式列装时揭开,这是军器入列的传统仪式,彰显其重要地位。
     “镇北加强型” 炮的首批十门列装西校场,《元史?兵志》载:“至元二十八年春,军器监改良虎蹲炮,射程增二十步,准度倍之,号‘镇北加强型。” 察合台质子也速该观操后,脸色苍白 —— 他清楚这意味着叛军的防御更难奏效,质子帐的家信中多了 “炮威日增” 的描述。
     周显因改良有功获赏银五十两,他分半给工匠班:“这是大家的功劳。” 萧虎则通过炮械升级强化权威:新炮列装需他亲自验收,核心技术由汉人工匠掌握,铁矿粉配方属 “国之机密”。这种技术与权力的结合,让炮械不仅是武器,更是制衡诸王的筹码,正如耶律铸在《军器考》中所写:“炮械改良非止技术,” 实乃治国之术。
    喜欢。
  

第668章 炮械改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