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51章 炮阵轮值[1/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651 章:炮阵轮值(至元二十七年秋?斡耳朵西校场)
     斡耳朵西校场的晨雾中,三十门虎蹲炮如沉默的巨兽列阵,炮身的 “苍狼死,白虎生” 刻字在微光下泛着青晕。萧虎亲定的 “炮阵轮值制” 木牌立于阵前,蒙古文书写轮值规则:三十门炮分 “左、中、右” 三队,每队十炮,由虎卫营三个百户分领,“每十日辰时交接,” 交接仪式需鸣炮一声为号,与《军器监则例》“军器轮值必鸣号” 的规制严合。
     轮值表用桑皮纸绘制,贴于校场的青铜公告牌,左栏记轮值百户姓名,中栏标炮号,右栏注特殊维护需求。“第一队护左翼炮位,” 百户那拉珠尔用红笔圈出自己的辖区,炮位旁的储弹坑需每日检查防潮,“若遇雨雪,” 需用驼毛毡覆盖炮身 —— 这是从乃马真后时期炮械锈蚀的教训中总结的铁律。
     辰时三刻,铜钟鸣响,第一队与第二队在炮阵前交接。那拉珠尔将《炮阵交接册》交给接手的百户阿古拉,册中详细记录:“炮  壹至拾昨日检查无异常,” 石弹储备三十枚,“铁矿粉纹路清晰,” 附桑皮纸拓片为证。阿古拉逐一核对,用磁石笔轻扫炮身 “苍狼死” 刻字,青晕显形无误后,在册上按指印,蒙古文 “阿” 字与那拉珠尔的指印并列。
     交接时需演示一次装弹流程:甲士抬三十斤石弹填入炮膛,用桐油布擦拭炮口,“需听到‘滋滋声方为合格,” 周显在旁指导,这说明桐油均匀覆盖防锈。仪式的最后,两队共鸣一炮,声传十里,宣告交接完成 —— 这声炮响既是信号,也是对叛党的威慑。
     工匠班每日辰时开始炮身检查,周显带着三名学徒,每人持桑皮纸与磁石笔,按 “炮  壹至叁拾” 顺序逐一查验。桑皮纸擦拭铁矿粉纹路时,需呈 “环形轨迹”,确保无霉斑或锈蚀,“若纸面留白,” 说明铁矿粉脱落,需立即补填,用特制的磁石粉与黏合剂混合液修补,“晾干后需与原纹路严合,” 这是防篡改的关键。
     学徒赵二毛(汉人工匠)在《维护册》上记录:“炮  伍左纹微脱,” 周显立即标注 “午时前修补”,并用朱笔圈出 —— 这炮是术赤系诸王重点关注的,需格外谨慎。检查完毕,周显将磁石粉用量记入汉文账册,蒙古文账册由监工千户核对,“双语对照,” 避免记录偏差,这是萧虎定下的 “双账制”。
     炮膛保养需 “三擦三晾”:第一擦用浸桐油的麻布,去除残留火药渣;第二擦用干麻布,吸去多余油脂;第三擦用羊脂浸过的毡布,形成保护膜。百户阿古拉亲自示范,他的右手食指有厚茧,“炮膛需擦至反光,” 能照见人影方为合格,“乃马真后时因保养疏忽,” 三门炮膛锈蚀炸膛,“这教训得刻在心里。”
     桐油需按 “七斤桐油配三两松香” 调制,由军器监工坊专供,每桶油盖火漆印,标注 “至元二十七年秋制”。甲士们将用过的桐油布集中焚烧,“防油脂外流被叛党利用,” 灰烬需深埋三尺 —— 这是防止敌探通过油脂成分判断炮阵状态的保密措施。
     储弹坑旁的铜秤每日校准,砣星标 “三十斤”,误差不得超半斤。甲士李铁柱(汉人虎卫)逐枚称重石弹,在合格弹上刻 “√”,超标弹标 “×”,“×” 弹立即送回军器坊返工,“石弹轻则射程不足,” 重则炸膛,他的腰间挂着《石弹标准》木牌,边角已磨得发亮。
     新运到的石弹需经 “三验”:重量、圆度、硬度。周显用

第651章 炮阵轮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