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44章 坛前盟誓[1/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644 章:坛前盟誓(至元二十七年秋?斡耳朵东祭坛)
     斡耳朵东祭坛的青岩在辰时朝阳下泛着青光,九阶坛的兽纹被露水浸润得格外清晰。虎卫营甲士按 “左蒙右汉” 列阵,甲胄的金属反光与坛前的青铜鼎交相辉映,鼎中燃着西域乳香,青烟直上与晨光交融。萧虎身着紫罗公服,腰间悬虎符,与术赤系诸王札剌儿台并肩立于坛下,按《蒙古祭天仪注》整理衣冠:“需免冠袒臂,” 札剌儿台的狼皮帽置于坛侧,“这是太祖时传下的盟誓规矩,” 以示赤诚。
     萨满身着缀铜铃的法衣,手持狼骨权杖,绕坛三匝,权杖的铜铃每响一次,甲士便齐呼 “长生天护佑”。坛前的篝火噼啪作响,烤着供盟誓用的整牛,牛首朝东 —— 与蒙古 “东向祭天” 的传统一致。耶律铸作为监誓官,捧着盟书立于坛侧,盟书的羊皮边缘已按旧制熏黑,“辰时三刻准时盟誓,” 他看了看日晷,指针恰好指向 “辰正”,与钦天监推算的吉时严合。
     两名虎卫甲士抬来活牛,牛首系红绸,按 “择牛不病、角不折” 的标准挑选。札剌儿台抽出腰间蒙古刀,刀鞘的狼首纹与坛阶兽纹呼应,他与萧虎各执牛耳,刀刃轻划牛耳根部,鲜血立即涌出,滴入预先备好的牛角杯。“共执牛耳,” 札剌儿台的声音带着草原口音,“意为祸福与共,” 他的长子去年死于察合台部偷袭,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若违此誓,” 愿如这牛耳般被利刃割裂。
     萧虎的手指沾染牛血,与札剌儿台的手在牛角杯上空交叠,血滴在杯中交融,形成奇特的纹路。萨满高声唱诵:“牛耳为证,天地共鉴,” 权杖指向太阳,“违誓者将被长生天遗弃,” 这是蒙古最严厉的盟誓诅咒。坛下的术赤系千户们纷纷抚刀示忠,他们的甲胄在阳光下泛光,与萧虎的虎纹甲形成视觉同盟,彰显草原部落与监国权力的结合。
     萨满登上坛阶,法衣的铜铃随步伐轻响,他先用蒙古语念诵古老祝词,讲述成吉思汗与术赤的盟誓故事:“昔太祖与术赤汗盟,” 以牛血为信,“终成大业,” 如今的盟誓当延续此精神。接着用汉文翻译关键句,确保汉人官员理解:“炮为天罚之器,” 若叛誓,“炮石将击碎违誓者的帐篷,” 这是将草原信仰与现代炮阵结合的巧妙表述。
     祝词中暗藏政治隐喻:“苍狼虽凶,难敌白虎护佑,” 既呼应炮身纹饰,又暗指察合台部(苍狼)必败。萨满从怀中取出兽骨,骨上刻蒙古文 “盟” 字,投入篝火,骨裂声清脆,他解读:“裂纹顺直,” 预示盟约长久。萧虎注意到,萨满的祝词比彩排时多了 “辅佑东宫” 一句,显然是耶律铸暗中授意 —— 这让盟誓同时获得皇孙的隐性认可。
     耶律铸展开盟书,羊皮纸在晨风中微颤,“术赤系与监国同盟,共抗察合台部” 的蒙汉双语文字清晰工整。术赤系十一位千户依次上前,用拇指蘸牛血按在骑缝处,指印需覆盖 “千户” 二字的蒙古文,按《盟书格式》:“指印不全则誓约无效”。札剌儿台的指印最大,几乎占满骑缝,他按完后用布擦手,布上的血痕竟也暗藏部落印记。
     萧虎取出 “虎臣” 印,印泥在阳光下泛青 —— 掺入了炮身同款铁矿粉,含硫量二分二厘。他在盟书末尾钤印,印文与骑缝指印严合,形成 “印压指印” 的防伪结构。“此印遇水不褪,” 他对诸王展示,将盟书浸入水盆片刻,取出后印文依旧清晰,“铁矿粉与血渍结合,” 百年后仍可验真。萨满用狼毫在盟书边缘画太阳纹,完成最后的宗教加持,使盟书兼具政治与信仰双重效力。
     萨满将牛角杯中的牛血与马奶酒混合,制成血酒,按 “先祭天,后分饮” 的流程:先泼洒三杯血酒向炮阵方向,“请天罚之炮见证,” 再将剩余血酒分注十一盏银碗(非银簪等饰物),由萧虎与十一位千户分饮。萧虎饮时注意到,碗沿刻有微小的部落图腾,札剌儿台的碗是狼纹,他的碗是虎纹 —— 这是工匠特意烧制的 “身份碗”,避免混淆。
     血酒入喉带着腥甜,札剌儿台饮罢将碗掷于坛前,碗碎声清脆,“此碗如誓,” 碎则不可复原,“若违誓,” 愿身如碗碎。其他千户纷纷效仿,十一个碎碗在坛下排成圆形,与坛阶的兽纹形成

第644章 坛前盟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