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八十五章 襄汾民生[2/2页]

大唐:贞观叫化县令 昇记笔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托人在太平捎回来了五贯钱。”
     “这日子可算是有盼头了。”
     照这么算,这家人有六口,两个男丁在太平上工,四名妇孺在家织布,一个月的进项居然有九贯之多,这可算是相当的富裕了。
     老妪激动的讲述着家里的情况,满脸都流露着知足。她突然又想到了什么问题,小心翼翼的从怀里掏出一个手帕,手帕打开,里面包裹的是一张纸。
     “明府,你给掌掌眼,捎钱回来的二顺讲,这一片纸就是五贯钱,活了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也想不明白,这纸片还能当钱了。”
     “梁婶儿,你就放心吧,这是太平柜坊的汇票,是五贯钱没错,用的时候直接去柜坊取了便是。”
     蔡琏耐心的给老妪介绍了一遍汇票的作用。
     李陌、王凝雪听了也满是惊讶,没想到柜坊开业还不足一月,襄汾的百姓都开始用起来了,照这进度,用不了一年便可推出纸钞了。
     “梁婶儿,这新式织机是否好用?”旁边的陈文烈询问。
     “好用,太好用了,比以前的老织机速度快了好多,还特别的省力。”
     “陈掌柜伱教的织布歌谣也好使,俺和丫头干起活儿来特别的顺。”
     老妪对陈掌柜和他们改造的织机赞不绝口。
     “蔡兄,可以了,咱们再去别家看看吧。”李陌没想到蔡琏在坊间的声望也如此之高,看来好官不只是自己一个啊。
     凝雪从旁看了也满是羡慕,这种民心相向的感觉,她在李陌身上看到过太多次了,可是发生在别的官吏身上,总觉得格外的振奋。
     可能是自己和李陌太熟了吧,反而感觉不到那种深得民心的快感了。
     “这两位俊俏后生是?”老妪好奇的问了一句。
     “这是咱长乐郡的长史李陌,太平商会的会长、制造署署令王凝雪小娘子。”
     蔡琏从旁做了介绍。
     “原来是大恩人来了,老婆子眼拙,还请赎罪。”老妪说着居然拉过来几名后辈,要给李陌磕头。
     这一举动可把李陌给惊得不轻,他连忙和凝雪一起连拉带劝,这才将几人给劝住了。
     唐朝一般不流行磕头,即使见了圣上,或者是上官也只是拱手弯腰行礼即可,磕头只对长辈以及非常尊敬的人才会有。
     “李长史,俺家那两个后生全在太平上工呢,说是只要劳作满一年了就能换套宅院,而且工钱还照发。若不是有他俩捎回来的工钱,没准俺家都挺不过这个春天。”老妪激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
     “婶娘客气了,这都是小子应该做的。”李陌客气的回应。
     老妪情绪明显很是激动,她一会儿拉着李陌要进屋喝水,一会儿又说要留吃饭,甚至还问李陌有没有娶妻。
     几人好一阵寒暄,好不容易才“逃离”了老妪的家。
     出了梁婶儿家,几人又走访了几家住户,情况全都差不多。
     乡民们虽然刚过上踏实的日子没几天,但一个个全都洋溢着有盼头的情绪。
     几家走访完,李陌依旧不放心,他又驱车带着几人出了县城,到附近的几个村庄也简单转了一圈。
     情况稍微比县城之内差了一些,但基本的温饱已经不是问题。
    喜欢。
  

第一百八十五章 襄汾民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