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九章 报纸发行[2/2页]

从黄巾小兵开始 凤凰笔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上面的竹香隐藏不住。
     不说其他人,他都已经派家中奴仆开始尝试着造纸。
     不过尝试归尝试,买卖归买卖,谁知道下人们何时能造出纸来。
     就算造出来,如果不能比上今之竹纸,恐怕也是白费力气。
     糜竺带着人一路往里走,到了大门口却被人拦住了。
     “没有大同文书,外人不得进厂。”
     守门人面无表情地拒绝了糜竺的要求,见他带来的人多,还拿出竹哨吹响,召集来一队侍卫。
     看着刀甲具备的侍卫,糜竺连道:“诸位莫要误会,我等从徐州慕名远来,不过是想买些竹纸回去。”
     守门人道:“想买纸,可以去城内市场,这里外人不得踏入。”
     糜竺不死心道:“不知大人所说的大同文书为何物?可有途径获得?”
     边说着,糜竺边朝后方示意。
     侍卫统领上前,拿出一袋银钱,朝守门人递去,换来的却是一众人冷漠的眼神。
     糜竺连道:“在下没其他意思,不过是聊表心意,诸位守厂辛苦,拿去打几两酒来润润喉。”
     守门人和一众护卫还是冷冷地看着糜竺,一句话也不说。
     糜竺这下尴尬了,他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没遇到这种情况。
     哪怕一些地方的人迫于形势不收礼,见他如此,也会好言相告情况。
     这冷冷地看着他们是什么意思,你倒是说话呀。
     这时,一道声音打破了现场的僵局。
     “这位兄弟,可是打算来纸厂进货?”
     说话的正是早先一步前来的严父。
     他刚才被竹哨吸引,见纸厂守卫奔行,就拉着严颜前来查看。
     本想看看有哪个愣头青找事,也好出手博取一下大同军的好感。
     看下来才知道是一场误会,是外地人不明情况,直接到纸厂进货。
     这些傻瓜,以为谁都有资格来纸厂进货吗?
     这可是他们这些股东的特权。
     看着糜竺等人的狼狈,严父心中突然升起一股优越感。
     然后他又看糜竺雍容大方,身上穿着的,身后带着的人,显是其他地方的一方豪强。
     严父突然想到他可以把对方发展成纸厂股东啊。
     当初大同军和他们这些股东的一纸约定,如今也在变成现实。
     发展好的人,早已在大同军中挂上职称。
     “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严父上前,热情地迎向糜竺。
     糜竺这时正不知该进该退,见有人插话解围,连道:“徐州糜竺,糜子仲,见过世兄。”
     严父抱拳还礼:“临江严守一,这时犬子严颜,严希伯。”
     “严家主,希伯兄。”
     三人寒暄完,严父拉着糜竺朝外走。
     一路上,糜竺也终于知道他为什么不能单独进货了。
     只是面对严父的拉拢,他面有愧色道:“严世兄,实不相瞒,我此次前来,正是应张开族长的邀请,来纸厂探查,也是在下谨慎行事而已。”
     严父一愣,随即大笑道:“哈哈,无妨,既然子仲已有介绍人,我就不再插手,不过我与子仲一见如故,不如去城内对饮一番。”
     糜竺欣然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城内酒楼。
     酒至半酣,糜竺感叹道:“不行万里路,不知天下何其之大,不想这小小秭归,繁华更胜我徐州治所下邳,不知是何等大才在位,才能让治下百姓有此风貌。”
     不由得糜竺不惊叹,在城外的时候他就发现这秭归县城的不同。
     不想进城来,更是让他大吃一惊。
     宽敞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房屋。
     繁华喧闹的市场,嬉笑颜开的百姓。
     更别说如今风靡天下的竹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另外,这里百姓的精神状态,他在其他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过。
     如果是一个人笑还好说,可是一城人笑,却是太过让人叹服。
     严父和严颜对视一眼,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在这时,楼下街上响起一片稚嫩的童声。
     “卖报,卖报,大同第一份报纸诞生啦。”
     “《大同周报》,楚大人邀你共商时事。”
     “只要三文钱,人在家中坐,可知天下事。”
     “卖报,卖报。”
     “……”
     小报童背着行囊,挥舞着手上的报纸,一路奔跑,一路欢叫。
     如此稀罕的事,自然吸引了街道两旁的路人。
     有人从店铺出来,有人从酒楼探出脑袋。
     “小孩,你手上的是什么东西?”有路人问道。
     报童回道:“这是楚大人办的报纸,客人要买吗?只要三文钱。”
     路人想想三文钱也不贵,递上钱道:“给我来一份看看。”
     酒楼里也有很多人买了报纸,很快,大家议论的声音就传入糜竺三人耳中。
     “太好了,我大同已全据巴蜀之地。”
     “哎呀,放牛娃竟然真当了大官,我怎么就不会养猪啊。”
     “嘿,郭兄,这上面说了,犍为那边缺盐,我们可以行船过去赚上一笔。”
     “人人都可以办报纸,楚大人说了,谁言之有物,一准给他当大官。”
     “走走走,快走……”
     一份《大同周报》搅得巴蜀之地波澜顿起。
     糜竺匆匆告别严家父子,前往大同书局买了《大同字典》,回到船上对照着看起报纸。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正是这时代文人的追求。
     当得知可以在报纸上随意发表言论,而且说得好还能被采纳后。
     果然不出楚歌所料,巴蜀之地的世家子弟,一个个卯足了劲办起报纸。
     今天你说儒家学说好,明天他说道家学说好。
     今天你说人性本善,明天他说本性本恶。
     一时间隔空骂战,争论不休。
     《临江周报》
     《成都周报》
     《巴郡周报》
     《大汉周报》
     月余时间,报纸就如雨后春笋,成了益州之地的新鲜事物。
     谁要是没看过报纸,或者不知道报纸为何物,这人立马无人搭理了。
     “大同军。”
     “巴蜀之地竟然有这等存在。”
     开往成都的船头,糜竺思绪万千。
    喜欢。
  

第五十九章 报纸发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