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章 出兵汉中[1/2页]

从黄巾小兵开始 凤凰笔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成都府衙。
     这天,亲卫来报:“主公,府外有个叫糜竺的徐州人递上拜帖,想求见主公?”
     糜竺?
     莫非是那个徐州豪商,三国演义贴吧里的大舅哥?
     楚歌搁笔道:“把人带进来。”
     亲卫转身离开,很快带着糜竺进屋。
     糜竺飞快地看了楚歌一眼,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端坐高堂之上。
     年轻得出乎他的意料。
     不敢多想,糜竺忍着心中惊讶,拱手作辑:“徐州糜子仲,拜见大人。”
     楚歌笑道:“无需多礼,不知糜家主何事求见?”
     闻言,糜竺再次弯腰作辑:“实不相瞒,在下特来投效明主,望明公不以我商贾之身而鄙薄。”
     咦。
     楚歌心中惊讶,他什么时候有王霸之气了?
     这糜竺竟然不远万里从徐州赶来投靠他。
     天降人才,实数意外之喜。
     而且糜竺在商业上的才能也是他需要的,人品也说得过去。
     微末之时投资刘备,之后不管刘备怎么颠沛流离,也是追随左右。
     只是一家人最后的下场有点凄惨。
     妹妹在长坂坡为了不拖累赵云,投井自尽。
     弟弟被关羽轻慢,未能及时供应上后勤,被关羽吓得投了孙权。
     哥哥因为愧疚郁郁而终。
     这次大舅哥的路终于走宽了,希望一家人以后能平平安安地安度晚年。
     楚歌快步下堂,扶起糜竺道:“子仲不远万里相投,乃天行之幸,何来鄙薄之意,我大同子民人人平等,无有高低贵贱之分。”
     “主公。”
     糜竺知道这一声称呼后就没了退路,可他并不后悔。
     这些天的所见所闻,让他既惊讶又振奋。
     在大同治下,世家豪族竟然要被抄没田产,家中更不能蓄养奴仆。
     起先,他以为这样的政策必然导致民间沸反盈天。
     因为这天下毕竟是世家之天下,靠那些蚁民如何能成事。
     不见去年太平道席卷八州之地,还是被汉室剿灭。
     可是仔细看下来,大同军的所作所为和太平道大有不同。
     太平道不事生产,以劫掠乡里为主,得民心却也很快失民心。
     大同人不同,他们治下,百姓却能安居乐业。
     就连那些世家豪族仿佛也放下成见,很多人已投身大同官场。
     最让他看重的是,这里的商贾没有低人一等。
     而是可以和其他人一样晋升仕途。
     先祖世代经营,不过是为了子孙后代跻身上层,不至于被人耻笑为一商贾。
     相比起这个,徐州的田产和家奴算什么。
     况且在大同治下经商,哪怕做得再大,也不用担心各方面的盘剥,不用担心得罪了谁被夺了家业。
     糜竺为何投靠自己,楚歌心中有所猜测。
     大同治下的法律和经商氛围,对这时代的商人再友好不过。
     他鼓励治下民众赚钱,只要取之有道,不违法经商就行。
     毕竟先富也能带动后富嘛。
     不过猜测归猜测,楚歌还是好奇糜竺是怎么找来的。
     糜竺把一路的经历娓娓道来。
     最后他激动道:“汉室治下天灾人祸不断,更有宦官弄权,各地盗贼蜂起,主公尽得天时地利人和,他日必能一鼎宇内,此时势造英雄也。”
     楚歌微微一笑,以糜竺此时的眼光看,大同军确实胜算很大。
     汉室上下基本上都是猪队友。
     不过对方可能想不到接下来的十数年里,各地人才喷发。
     可谓历史上人才最荟萃的时代。
     如果那些人才能够精诚一致,聚集在曹操或是刘备麾下,或许能和他一较长短。
     不过这时代的局限性,注定了两人短时间内做不到这点。
     而他也不会原地踏步,故意等着两人崛起。
     只能说时也,命也。
     “子仲今后有何打算,是留在益州,还是回徐州做事?”两人就天下时局谈论了一阵,楚歌最后问道。
     糜竺在来的路上就想好了,他开口道:“属下家中薄有资产,打算先回徐州一趟,待变卖家产后,就带上舍弟舍妹前来为主公效力。”
     “如此,一路小心。”
     ——
     时间一天天过去,接下来的日子,楚歌重点关注着畜牧业的发展。
     而作为新晋的太仆李牧,这段时间可谓家喻户晓。
     其不仅从小小放牛娃一步登天,成了大同军的高级官员。
     在第一期《大同周报》刊登后,他家更是上演了一出报下捉婿。
     升官、发财、迎娶白富美。
     李牧变成了所有人羡慕的对象。
     对于世家大族的鸡贼,以及李牧的选择。
     楚歌还是那句话,他乐见其成,他从来没有仇视世家大族。
     他所作所为不过是扫平秩序,重建规则罢了。
     在这个过程中,他才能建立起权威,今后的帝国才能依照他的意志而行。
     另外有李牧这个榜样在,下面的人就知道他对人才的渴求,以及多样化人才的追求。
     如此,他的治下,才不会出现千篇一律为考试而学习的“八股人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令楚歌欣慰的是,腼腆少年也没有一下子进化成恶龙。
     假期结束后,李牧就抛下美娇娘前来报道。
     两人商量一阵,决定把畜牧业的孵化基地设立在南蛮。
     毕竟那里草木丰盛,适合养殖。
     只是这样一来,南蛮大地可算是倒了大霉。
     那里的资源几乎被楚歌想尽办法地利用。
     先说物资。
     就好比一颗树,树皮被用来造纸,树

第六十章 出兵汉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