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夜估计时妍小妞又要抱怨了,此夜不但时有小边、晁忠陪同,雷三郎还整夜与公孙胜一起畅谈,即是安道全也大半时间在座。
“尊师分遣你等四弟子入各处世间,还真是高瞻远瞩,果有超凡常人的法眼,不愧人称当世神仙。“他们的谈话是从雷三郎这样的引题开始的。
“一清大师兄林灵素虽然表面上红极一时,但却只与赵官家流于数术的虚狂之间。这种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早晚要颓败,这已经是证明了的。那些事也只提高了个人的声名及到后来的损害却是更大。现在世上虽然还表面道教昌盛,但由于大师兄做法失误既失于与东京,也使得道众人心涣散,实际本道影响已然日渐式微。“公孙胜诚心答道。
接着,雷三郎吧话题引到道教发展方面。北宋道教之兴,以往朝代绝无可比拟;宋三郎虽对宗教不甚感冒,但要若在此时人们心智甚不昌明的时刻,想在这个世道玩儿出一番天地,不利用好此类工具,那是休想。而一清的师傅罗真人正是此时道家神仙一般的人物,他的弟子也都尝试了入世影响社会甚至政局的动作。虽然大弟子林灵素最后功败垂成,然而其他几位高级弟子分赴各地传扬道法,显然其心绝不只在清风明月之间。
正如这位公孙先生谈得兴起所说出的“满怀济世安邦愿,来做骑鸾跨凤人”,道家心事的变化可见在世事争锋的胃口。
而这公孙胜则更像个道教的投机者,他并不是很在乎道规道义;他应该是在初步尝试着道教道义和社会行为的统一,这就是他雷石雷三郎如此看重这公孙胜的最重要的地方。他已有想法,如今我雷三爷就是要推动你更加进行深入下去;最好合并成《华盛天道》的理想,影响社会的整体行为。靠安道全、小边他们宣传,毕竟还只是草根行为;如果有公孙胜这个“科班出身”的道家高徒出手整理,那距离《华盛天道》昌兴,还真可能为时不远了呢。
关于道义,他也与公孙探讨了一番,点指现今道法的缺点,又点着安道全补充了华盛天道结合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使公孙胜深感“雷员外”高深多了,真要有莫测的样子了。
“我等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关口,如何行事生活、有所作为并无成法可依;书中固然可以悟出一些道道来,但真正的答案,还是得深入现实的大千社会去寻找,雷某也在苦苦思之。”雷三郎后来如此说。
此时公孙胜也已动了情,当真与雷三郎认真议论起来。
他认为大师兄林灵素做的大方向还是对的,他以道法影响朝廷的政局有着很大的意义,但不过具体操作思路和做法却需要大的斟酌。此刻雷三郎带来的神道合一,从下面人们思想去着手做的教化思路,正弥补了他的思路空缺,两人可说是一拍即合。公孙胜更是谈起了大宋积弱的成因,从君臣子民之道到贫富差距、社会弊病,也是深有一番见解。
听了这话,雷三郎内心就感慨开了:关于宋我记得什么啊?除了梁山兄弟,就是知道王安石改革未成,内容和原因不知道;宋徽宗画画还不错;苏辛、李清照词写得很牛,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见着;还有什么岳飞好像会打仗,但被皇上喀嚓了……就知道这点能干什么?不读书、不学无术害死人哪,以后还是真得抽时间跟那个吴学究老师学习学习吧!
明白了公孙的心机之后,尤其是加上出来这几日对世风的了解,现在雷三郎算是真正对目前形势有了较为明朗的判断。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像公孙胜曾经要做的一样,带着现在这个还算不弱的小队,就此离开梁山,独闯天下。也许从今后努力去官场招摇、富甲天下;也许干脆即刻开始风月无
第52章 【夔山一清(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