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的玩乐。
只不过这可有点背信弃义的意味,身边这帮人能不能听话,可不好说。不,不是不好说,肯定会受到唾弃,首先小边、安道全这样的粉丝就会造反。
那只好走另一条路,那就是利用现有的开始有利的条件,像拉拢公孙胜一样,继续忽悠山上的众位好汉;甚至进而联络天下有德有才之士,向更高、更广的层面去发展。这可是个艰难的工作,不过似乎也是个更有前途的方向,而且看起来如果真下功夫并非不能完成。
当然此番再做什么决断甚至将来回水泊山寨他就不要在那样缩着了,既然要定下决策,那就快刀斩乱麻。在这里要决定果断,行动迅速;回山也要即行大刀阔斧彻底变革,不怕破釜沉舟;招安等一切事放在一边,任由其自生自灭。
像这样大幅度的改变以前的行动目标可能会遇到较大的阻力;但退一步说,即便不能取得成功,可自己却最少也能收一部分死心塌地的人。到那时自己独立门户去自由发展,情况倒是要好得多。
公孙胜于此也是赞同,他不愧是道家学者类的人物。查看了安道全等人的几日的记录,马上意识到了这其中蕴含的众多新奇的闪光点。他对雷三郎要求说要着手综合其师罗真人的夔山道法和安道全等人的关于“华盛天道理想”记载整理成华盛道法道法精要,以兹信仰,寻求协力发展。
雷三郎心里那自然是兴奋起来,明白这次又看对了人。他提议要求公孙胜整理出一个纲领性的东西,先定名为《天道道玄律》。
公孙胜略一参详,提出了道玄律先期内容:1,描绘华盛天园理想国;2,劝人平等向善,保护私人权利;3,尊道护法,保国爱民,为华盛天园理想献身。
在公孙胜献上《道玄律》设想的同时,雷三郎也与他一起总结出了以往道教道法入世的缺点:太过专注小事细节,炼丹、预言、求仙想法虽好,影响虽也大,难却难有稳定的成功。认为现时应从思想教化入手,不与人争一时一事,要从务虚入手,利用天时机缘引导、影响务实。
出于对以后发展的考虑,他公孙胜还是要先回蓟州的,有必要综合一下师傅及师兄弟们的夔山道法经验成就,争取融入到“华盛天道”里边来;同时若能够取得师傅罗真人的认可和支持,甚至能带来一部分现成的“半成品”道家人才,也就是他夔山道教的下一辈道友回来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最好。
这个公孙先生已经从精神上,入了华盛天道了。这个人有深厚的道家素养,而且想予以变革。如果顺利的话,只要能跟他雷三郎精神合拍,他雷三郎倒是愿意把这公孙道人推上前台充当精神领袖,而他自己更愿意做领路圣使。“教主”事情麻烦啊,“圣使”呢,只要把“教主”周围的一小圈子鼓捣住了就行,这样才能有时间去四处溜达,以前在他原来的世界就是这样干的,现时这里能不能行的通,慢慢看发展吧。
此时他也不予公孙胜隐瞒这些要从下面,从精神上包容、影响众头领甚至天下子民的自己的想法了。既然互相之间谈话已经打开口子,后边也就接着开始与安道全一起向公孙胜灌输所谓《华盛天道》之意。
他已经看出公孙胜能够更快的理解并加入进来,因为他公孙胜醉心的道教实在需要加入更具实际操作意义的新鲜血液,这本来就是道教这个华夏本土宗教一直未能站稳统治脚跟的原因。
公孙胜在这方面表现得很积极,他的道化素质和道法功底那自然与安道全等不可同日而语,很快就给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归纳向经典方向挺进了。同时他也更是在实际操作方面开始发言,显然又像是找到了一个光大道教的救命稻草。
第52章 【夔山一清(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