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三章[1/2页]

月落昼锦堂 郭亚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宋仁宗对立储一事给明确期限,总算是暂时堵住了朝臣们的嘴,换得了一时的耳根清静。但这场请立储君的风潮,却不能不在仁宗皇帝心里留下一个深深的痛,让他感到一种人到暮年的悲伤。30多年了,除了昙花一现般来到世上的三位皇子,30年岁月里,后宫佳丽们竟都是一片只开花不结果的茅草地,除了生下众多的公主之外,再没有生出一个皇子,难道这真是上苍对真宗皇帝一脉的惩罚?是祖坟被破了风水,才致使子孙如此凋零?
      没有人知道,此时的宋仁宗,是不是对早已死去几十年的内宫太监雷允恭、及当年真宗朝的宰相丁谓恨的牙根疼,包括那个把他从生母身边夺走的真宗明肃刘太后。如果不是太监雷允恭仗着刘太后宠幸,擅自改了父皇真宗的陵寝;如果不是丁谓那个混蛋巴结雷允恭,那么今天,宋仁宗可能就是好几个龙子的父皇。
      但是,一切都早已被上苍注定了。
      当年真宗皇帝驾崩,宰相丁谓依例出任山陵使,主持大行皇帝陵寝事宜,而负责陵寝具体施工的,则是颇受刘太后宠信的宦官雷允恭。雷允恭和丁谓私交很好,本来,真宗皇帝大行之后,雷允恭是想充当山陵使,借此机会好好风光一回的。他曾经主动向刘太后请求,想在真宗陵事上效力,但精明的刘太后深知雷允恭秉性,回答说:我担心你一旦主持此事,就会横生枝节,只恐怕会因你受到连累。但是刘太后却不忍辜负雷允恭一片忠心,最后还是给了他一个山陵都监的职务,负责真宗陵的修建工作。
      刘太后的担心果然不幸成为了事实:雷允恭来到朝廷选好的真宗陵前,司天监邢中和不无遗憾地对雷允恭说:如果由此上行百步为陵,可以使皇家子孙繁茂昌盛。
      雷允恭闻听此言大喜,当即便让邢中和移动陵址。
      很难说雷允恭这个决定,不是真正出于对刘太后、对赵家皇室的一片忠心。赵家皇帝到了真宗这一朝,人丁不旺,只有仁宗一脉单传,如果真的能让皇家此后子孙繁茂,那何乐而不为呢?
      但邢中和担心,如果陵处上移,弄不好可能会挖出石头和水。
      或许雷允恭立功心切,要么就是仗着刘太后宠信,觉得这是为了赵家皇室子嗣,就算是擅自改了陵寝,也不会受什么责罚,因此,雷允恭竟然先斩后奏,一边命工匠改穿石穴,一面回朝向刘太后秉报。
      刘太后听了雷允恭的秉报,大吃一惊:“这么大的事情,怎能轻易说改就改?!”但雷允恭振振有词:“让皇家子孙昌盛,这是大好事,有什么不可以的?”刘太后仍不以为然,让雷允恭去跟山陵使丁谓商议。
      丁谓当时对雷允恭这位太后跟前的红人正倾心结交,雷允恭想做的事,丁谓自然不会提什么反对意见。
      雷允恭于是回报太后:“山陵使对此并无异议。”
      如果此时,精明、果毅的刘太后能断然阻止雷允恭的行动,或许事情不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但刘太后对皇家人丁单簿也是痛感五内的人,因而,刘太后对雷允恭此举竟然来了个不置可否。
      不置可否,那就是默认。
      结果,雷允恭改穿的新穴一如邢中和担心的那样,先是碰上石头,石头挖出后又冒出地下水,数万工匠的劳作顿时化为乌有,
      雷允恭、丁谓二人,亦因此遭受灭顶之灾。
      ……
      朝廷中请立储君的呼声暂时平息了。
      但仁宗皇帝明白,这种平静只能是暂时的,虽然自己给出了三、二年的期限,但只要自己病情一有

第一百零三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