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知为何,当听到李龟年说出“王维”二字时,唐玄宗心里,倒是“咯噔”了一下。这个才气过人的人,偏偏傲气也太过了些。
      王维的才气,特别是王维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即使在他这位自认精通音律的帝王看来,也是心生佩服的。
      他对王维的印象,始于721年春天。那天,吏部选试结束不久,原本在骊山别馆清修的玉真公主,忽然回到长安,忙忙地来找他。
      他和她开玩笑道:“持盈,无事不登三宝殿。想让三哥替你做什么,你开口便是。”
      她浅笑盈盈道:“无事就不能登三宝殿了么?我此番前来,是向三哥推荐一个妥当人。”
      然后,她就把王维其人其事删繁就简说了一遍。
      是的,他想起来了,王维是当年礼部试的状元,在吏部选试中又是“身、言、书、判”俱佳,在一群士子中脱颖而出、一骑绝尘。礼部和吏部一致向他推荐过王维,认为他是太平盛世中的栋梁之才。如今,就连玉真公主也不辞辛苦地赶来宫里当面推荐……
      他虽未见过王维,却也不禁对王维有了几分好奇。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值得一向有些骄傲的玉真公主,愿意亲自来走这一趟?
      如果说,他一开始对王维是有些好奇,那么,当他听到玉真公主说出那句“王维出生音乐世家,祖父王胄是前朝协律郎,三哥可否让他到太乐署历练历练”时,他的好奇就转化成了惊讶。
      一个被礼部和吏部一致看好的人才,自然应当去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朝廷重要岗位历练,妹妹怎会推荐他去负责宫廷音乐的太乐署呢?
      这是王维的意思?还是玉真公主的意思?
      他不禁多看了妹妹几眼,只见她的眼角眉梢洋溢着一种陌生的情愫。这么多年来,他还是第一次发现,妹妹脸上也有这样一种小女子特有的欢喜和愉悦。
      那个瞬间,他读懂了她的心思。原来,出家十年的妹妹,竟然已堕入红尘了。
      于是,他点头笑道:“持盈,如果有一天,你愿意回到宫里,三哥自然会为你做主。”
      玉真公主自然也听懂了皇兄的话,脸上不禁浮起一阵红晕,低声笑道:“多谢三哥厚爱。”
      虽然他不能确定这是否是王维想要的安排,但他可以确定的是,王维十分胜任太乐丞这一官职。
      因为,王维上任没多久,就出色地完成了他交代的重任——打磨《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是他根据梦中记忆创作的大曲,虽然整体大气磅礴、浑然天成,但许多乐章的起承转合处,略显粗糙生硬,他一直有些遗憾。为了试试王维的才气,他让太常卿崔日知交代他完善《霓裳羽衣曲》。
      他以为王维会耽搁很久,不料,十多天后,王维就将完善后的《霓裳羽衣曲》送呈御前。
      当他听了被王维完善的《霓裳羽衣曲》后,表面上虽然不说什么,但心里却也不得不承认,王维确实是音乐天才。
      经过王维改编后的《霓裳羽衣曲》,将曲、歌、舞完美融合在一起,通过刚柔、强弱、急缓、动静的变化,传递出大唐文化无远弗届的强大融合能力。
      他是内行人,他自然看懂了王维对《霓裳羽衣曲》作的三方面打磨。一是在结构上,将原来的30段改为36段,其中,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曲破十二段,每一部分的起承转合,更显从容不迫、大气磅礴;二是在风格上,在婉转清丽的中原清商乐基础上,吸收借鉴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天竺佛曲《婆罗门曲》以及其他外来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既保持大唐舞蹈神韵,又融化外来风情,既不同于健舞、又有别于软舞的特殊风格;三是在乐器伴奏上,在原来的筚篥、磬(铜钵)、筝、笛、箜篌基

第62章 长安路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