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础上,增加了笙和箫,将深沉浑厚、清丽优雅、俏丽明朗等不同乐器的特点巧妙地融为一体。
      难怪几十年后,另一位旷世才子白居易会这样赞叹《霓裳羽衣曲》——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王维的音乐天赋还不止于此。有人曾告诉他,太乐丞王维不是人,而是神。在岐王府举行的宴会上,一群人拿出一幅《奏乐图》,不知画中所画何事。王维接过画卷,只看了一眼,就颔首微笑道:“图中所画人物,当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在座诸人无不拍手称奇,从此成为街头巷尾的又一美谈。
      然而,妹妹口口声声说的“妥当人”,纵然才气过人,却并不“妥当”。因为,他有傲气,且不止一点点。
      一是王维和岐王李范过从太密。他听说王维尚未入朝为官时,就常在岐王府里走动,视岐王为伯乐。这倒也罢了,可是,入朝为官后呢?“学成文武艺,或与帝王家”的道理,想来每一个士子都应该明白。圣上才是文武百官的伯乐。文武百官心里,只能有圣上一人。否则,就是大不敬。
      更重要的是,李唐皇室的即位风波,自大唐开国以来,就从来没有消停过。曾祖父唐太宗李世民夺了哥哥李建成的帝位,祖父唐高宗李治是“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伯父唐中宗、父亲唐睿宗也都不是嫡长子出身,其中的即位风波,一言难尽。他自己呢?不也是从大哥手中“抢”来的么?虽然眼下和大哥以及几个弟弟手足情深,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尤其要防他们的子侄辈。
      他715年册立皇太子时,没有立刘华妃生的长子李琮,也没有立王皇后领养的杨妃所生的三子李亨,而是立了当时最为得宠的歌姬出生的赵丽妃生的次子李瑛。李瑛名不正言不顺,太子之位并非牢不可破,将来万一其他诸王……
      因此,他对几个兄弟特别是四弟岐王,还是心存戒备的。岐王好学爱才,雅善音律,且有文韬武略。即便他再韬光养晦,身上也自有一种光芒……王维和岐王过从甚密,这意味着什么?
      二是王维拒绝了玉真公主。从玉真公主向他开口推荐王维任太乐丞起,他就明白,妹妹已经对王维动了心,希望王维能成为他的近臣,让他多多提携眷顾。玉真是他一母所生的同胞妹妹,他和玉真的兄妹感情,自然比其他兄弟又近了一层。她有了意中人,愿意重回红尘,他自然是替她高兴的。
      不料,一个多月后,妹妹竟不辞而别,离开长安的玉真观,不远万里去了蜀中的青城山。玉真离开不久,王维便向太常卿告假,说是重阳节要回老家迎娶民女崔氏为妻。这其中的原委,不就显而易见了么?
      他真是替妹妹不值。小小王维,为了区区民女,竟然敢拂了公主的意!富贵前程还要不要?皇家脸面还要不要?王维心里眼里,还有他这位大唐天子么?
      因此,纵然王维再有才气,因为他这份傲气和狂妄,便绝不再是一个“妥当人”!
      似乎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中秋节前,竟鬼使神差地发生了“黄狮子舞事件”。那么,就顺水推舟吧。不是他不爱才,而是王维太自以为是了些!这样的人,须得先挫挫他的傲气……
      见唐玄宗迟迟没有作声,李龟年心知定是说了不该说的话,心里一阵惶恐,只好低头不语。
      唐玄宗神游了半日,忽然发现李龟年还一直躬身立在眼前,便怔了一下,轻轻叹了口气,懒懒地道:“龟年,今日你也乏了,朕也不多留你了,改日再宣你入宫罢。”
      “龟年恭祝皇帝陛下、皇后殿下、惠妃娘娘圣安。”听到圣上发话,李龟年如释重负,轻轻吐了口气,跪安后悄然退下。他心里也是一阵懊恼,看来,“黄狮子舞事件”在圣上心里留下的阴影,还远远没有过去。
      当李龟年希望昔日好友能早日重返长安时,王维心里却惦记着另一件事——他和璎珞在一起快一周年了。
      当济州城内开始丹桂飘香时,璎珞的害喜终于结束了。王维心头的担忧,也随之一扫而光。剑眉朗目间,又恢复了昔日的舒展清朗。

第62章 长安路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