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李家三郎[1/2页]
深山夕照深秋雨——王维传
三味芋
当王维和璎珞在济州过着与世无争、平静无波的田园生活时,距离济州千里之外的都城长安,特别是大唐王室,自然又是另一番景象。
公元722年,已是开元十年。在唐玄宗李隆基的举贤任能、励精图治下,大唐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时任中书令张说大笔一挥,写了一首《杂曲歌辞踏歌词》,用以形容帝都的太平盛世。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
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
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
在这样的盛世里,李家天子可以好好享受他的人生了。
李隆基生来就是英武帅气的男子,相貌堂堂,仪表出众。据《旧唐书》记载:“其貌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这样一位美男子,注定会成为一位多情又风流的皇帝。
李隆基结发妻子姓王,名有容,陕西渭南人,士族出身。她嫁给李隆基时,李隆基还只是临淄王。她的娘家,在李隆基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她的同胞兄弟王守一,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争权斗争中出了力,直接参与了杀掉太平公主和铲除武氏势力的具体行动,算是李隆基的心腹之一。为褒奖王守一的忠心,李隆基特地将自己的妹妹薛国公主许配给他,王守一成了他的妹夫。
712年,李隆基登基后,尽管王氏姿色平平,且没有生育,但李隆基依然将其册封为皇后,让她稳居后位,执掌六宫。
但是,古往今来,能让帝王神魂颠倒、醉生梦死之人,从来都不是结发妻子。更何况是这样一位风度翩翩的多情帝王,李隆基当然不会例外。
他爱过的女人,一个比一个迷人。
先是比他小8岁的赵氏。赵氏歌妓出生,跟随父亲赵元礼在潞州(山西长治)卖艺为生,能歌善舞,声、容、体俱佳。708年,偶遇时任潞州别驾的李隆基。李隆基精通音律,尤其青睐能歌善舞的女子。一见之下,惊为天人,不久就将赵氏纳为侍妾,和她生下儿子李瑛,对她宠极一时。
虽然赵氏出身卑微,但在李隆基心中的分量却不低于皇后。
有两件事可见一斑。一是715年正月,李隆基册立皇太子时,没有立长子李琮(刘华妃所生),也没有立王皇后的养子李亨,而是莫名其妙地立了次子李瑛。母以子贵,儿子成了皇太子,赵氏在后宫中的地位,自然不可估量。二是李隆基将传统的皇后之下设贵、淑、德、贤等“四妃”改为惠妃、丽妃、华妃等“三妃”,正一品,而那个丽妃的位子,就给了赵氏。一时之间,赵丽妃在宫中的风头之盛,一时无人可比。
不过,帝王的口味,总是瞬息万变。帝王的心,也总是见异思迁。
715年秋天,当武则天的侄孙女武落衡出现在李隆基面前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武落衡出生于699年,比李隆基小14岁。她父亲是恒安王武攸止(武则天的侄子),母亲是郑国夫人杨氏。因父亲早逝,聪明伶俐的她,得到武则天庇荫,自幼于宫中长大。
715年秋天,在一个貌似偶然或许是精心安排的场合,16岁的武落衡千娇百媚、亭亭玉立地出现在李隆基面前。
不艳丽,哪能引起天子留意?不怀万种风情,何以激起圣上的情感涟漪?
那一瞬间,李隆基的目光似乎再也无法从她身上移开。从此,这位李家三郎的心,就像他祖父唐高宗李治那样,瞬间被一个姓武的女子占据得满满,再也没有其他女子的容身之处。
巧合的是,李治和李隆基的皇后都姓王。或许是天意弄人,当王家女子遇到武家女子,李家天子的选择,都给了后者。
武落衡是武则天的后人,按出身论,武、李两家是不共戴天的。尤其对于李隆基来说,他的亲身母亲窦氏,正是丧身于武则天的毒手之下。
第60章 李家三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