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王维照例去衙门处理公务。临走前,特地叮嘱璎珞道:“你好生歇着,今晚我早些回来,为你画那幅《越州叟媪图》。”
璎珞笑着点头,目送王维走远后,缓步来到书房,为他准备画画时惯常要用的笔、墨、纸、砚,特别是笔,画画比写字要讲究多了。
璎珞凝神想了想,一一备齐了小号羊毫提笔、小号狼毫提笔、长锋羊毫笔、长锋狼毫笔、狼毫书画笔等各种画笔,以供王维选用。
可能惦记着画画,这日晚膳,王维只简单吃了一点,就放下竹箸,起身微笑道:“娘子可愿为我铺纸磨墨?”
璎珞一边点头笑允,一边问道:“摩诘,你打算画山水?还是画人物?”
王维笑了笑,并不直接回答,而是偕璎珞往书房走去,荡开一笔,侃侃而谈:“璎珞,南朝有位画家,名叫宗炳,一生漫游山川,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后以老病,才回江陵。他将游历所见景物,绘于居室之壁,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他晚年著书立说,在《画山水序》中自称‘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我每回作画,每念及此,便不禁心向往之。”
“好一句‘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这样的境界,何等洒脱,何等豪迈。难怪唐人大多喜画花鸟,你却独爱山水。如今,我明白了。”
“璎珞,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山水之中,自有精神,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说的便是此意。此生我若能像宗炳那样,走遍天下山水,入以丹青,描以绢帛,老时在家中画上满壁山水,也就不枉此生了。”
“是的,走过千山万水之后,若能将心中的山水画诸笔端,也便留住了岁月的痕迹。不负岁月,不负韶华,还有,不负那个陪你一起走遍山水之人。”璎珞看了一眼王维,嫣然一笑。
“是的,璎珞。绘画之道,应以山水为师,摒除心中一切杂念,方能画出好作品来。一幅好的山水画,一定强于真山真水,因为画中已经融入了画者的境界。”
两人正说话间,璎珞已娴熟地为王维铺好纸、磨好墨,静候王维动笔。
王维挽起袖袍,走到案前。只见他神情专注地拿起小号羊毫提笔,用中锋淡墨在宣纸上勾勒起来……只一息功夫,原本空白的宣纸上,就出现了连绵起伏的群山,峰峦耸峙,云林繁密,沿群山蜿蜒而过的,就是那波光潋滟的若耶溪……
“摩诘,看你画画,几笔就能传神,其中可有什么章法?”璎珞心生赞叹,不解地问。
“自然是有的。凡画山水,须按四时。春景则水如蓝染,山色渐清。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秋景则天如水色,雁鸿秋水。冬景则借地为雪,水浅沙平。”
见璎珞听得认真,王维索性放下画笔,继续娓娓道来:“凡画林木,远者疏平,近者高密,有叶者枝嫩柔,无叶者枝硬劲。古木节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萧森。凡画天气,有雨不分天地,不辨东西。有风无雨,只看树枝。有雨无风,树头低压,行人伞笠,渔父蓑衣。雨霁则云收天碧,山添翠润。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晚景则山衔红日,半掩柴扉……”
王维自幼学画,尤其擅长水墨山水,已然自成一家。璎珞一边侧耳聆听,一边若有所思道:“唐人大都喜欢青绿山水,为何你偏偏对水墨山水情有独钟?”
王维呵呵一笑,指着宣纸上浓淡不一的墨色道:“璎珞,山水画分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大类别。青绿山水喜用金碧青绿描绘山水,代表画家是隋末唐初的展子虔、李思训。水墨山水单纯用墨、不用颜料,这方面的代表画家倒是寥寥。我偏爱水墨,你看,墨分五色,或焦、或浓、或重、或淡、或清,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只需这黑白二色,便可绘尽天下山水,可谓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璎珞虽不如王维精通绘画,但在王维的耳濡目染下,也略知一二。她颔首微笑道:“是了,听你如此一说,我倒是想起了李思训的一幅名画——《江帆楼阁图》,用色鲜艳浓郁,画风富贵华丽,倒是有一种贵族气派。”
“是的,李思训出身皇室,能文能武,堪称全才。他祖父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长平王李叔良,父亲是原州都督府长史李孝斌。他自己以战功闻名于时,曾任过右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窃以为,他是青绿山水画派当仁不让的掌门人。我715年到长安时,曾想找机会登门拜访,向他当面讨教一二。可惜他716年与世长辞,深以为憾。我到太乐署任职后,倒是听说他有一侄儿,名叫李林甫,小名哥奴,精通音律,很是有才。”
“嗯,和青绿山水相比,水墨山水用色淡远,颇有士大夫气质,确实更适合你。”璎珞低头看了一眼他尚未完工的画稿,抬眸一笑道:“摩诘,在你笔下,我可是那墨色一点?”
王维笑着摸了摸他如瀑的秀发,说:“即使是一点,也是那最美的一点。”
璎珞心中自是欢喜,浅笑盈盈道:“上回你写的《鸟鸣涧》极好,尤其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两句。诗如画,画如诗,若将这首诗配上这幅画,就再完美不过了。”
“哈哈,娘子,为夫自认还算持重,但若是被你这样夸下去,恐怕也要飘飘然起来。时辰不早了,请娘子先去安歇如何?”
璎珞双脚本就有些浮肿,这会站了许久,倒真有些乏了。她看了看砚台里的墨汁还有不少,便点头笑道:“画画是精细活儿,我就不扰你了,等着明日欣赏你的大作。”
看着璎珞缓缓离去的背影,王维心中暗忖,等有时间了,要为璎珞画一幅像才好。
次日清晨,璎珞是在窗外的鸟鸣声中醒来的。或许昨晚有些乏了,今早显然醒得比平日晚了些。
她慵懒地转了个身,发现身侧早已空了,王维大概已经去府衙了。她揉了揉略带浮肿的眼睑,披衣起身,踱到窗前。窗外,被清晨露珠洗得透亮的茵茵青草,正散发着淡淡清香。三五小鸟在枝头的绿荫下,跳来跳去,啾啾欢鸣……
听见璎珞起床的声音,小蝶忙推门走了进来。一进门,就笑逐颜开地举起手中一个开了小孔的木匣子说:“小姐,我一早就在檐下捉喜子,已经捉了好几只了,你看够不够?”
“捉喜子?难不成今日已是七月初七?”璎珞看了一眼木匣子,只见里面已有两只蜘蛛趴在那里一动不动,似乎在吐丝织网。唐人七夕节风俗,是要以蜘蛛织网疏密为巧拙之征的。
“是呀,今天晚上,我们还要向织女乞巧呢。小姐,你的手已经够巧了,不求也罢,我可要好好求上一求。”
“瞧我,每日里昏天黑地地混睡,差点把这么重要的日子都忘了。晚上乞巧用的新鲜瓜果、巧果面点,可曾准备好不曾?”
“小姐现在是有身孕的人了,自然容易倦怠。乞巧用的东西,我都已经准备妥当,小姐放心吧。今日小姐想梳一个什么发髻?”
“都好,你看着办就成。”这么多年,小蝶一直跟随在璎珞身边,色色事情都替璎珞安排妥帖,璎珞很是省心。
小蝶侧头想了一想,说:“我看最近盛行的翠螺髻很是好看,要不小蝶试上一试?”
“好。”
于是,小蝶放下木匣子,先为璎珞洗手净面,再扶璎珞在镜台前坐下,用檀木梳子将璎珞头发梳了一遍,将顶上一束头发用丝带束起,在头顶编盘成螺壳形状,再将下面头发有层次地一一盘起,最后,在髻后垂一根彩色丝带……
璎珞妆罢,朝镜中看了几眼,果然颇有“螺髻凝香晓黛浓,万岁千秋绕鬓红”的韵味。想
第59章 七夕之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