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济州,赵化替王维收下后,担心信中有急事相告,就将信转寄到了定州。
綦毋潜是江西南康人,比王维年长一岁。15岁开始游学长安,和同样在长安漂泊的王维一见如故。
他们不仅志趣相投,且诗风相似,当然,王维更胜一筹。时人评价綦毋潜“清回拨俗处,故是摩诘一路人”。
可惜,他多年参加春闱,皆榜上无名。开元八年(公元720年),王维府试及第,但綦毋潜依然再次落榜。
綦毋潜黯然返乡之际,王维去送他,并写了一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勉励他说,虽然这一次没有成功,但不要灰心,相信下一次就会成功了。
“姊夫,莫非这封信是你江南好友寄来的么?”兴宗心急,迫不及待地问。
“璎珞,兴宗,你们知道綦毋潜吗?”
“姊夫,我知道,我还记得你写给他的那首诗。”兴宗对王维的诗了如指掌,随口吟道:“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璎珞若有所思道:“送别诗中,最难写的是送别失意之人,尤其是得意之人送别失意之人。摩诘,你这首诗拿捏得很好。”
“两年前,我劝綦毋兄‘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可是,如今明明是太平盛世,我却渐渐有了归隐之心。”王维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摩诘,东晋陶潜先生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想,归隐与否,其实是一种心境。如果我们超然物外,即使身居闹市,也是归隐。反之,即使隐居深山,也一样会被凡尘俗事牵绊。”
王维回头看了璎珞一眼,点头微笑。她真像他的一朵解语花,他的心事,她都能明了。
“是啊,綦毋兄返乡后,倒是十分自在。这两年来,他寄情山水,游走四方。天下山水若有十分,他倒是走了五停。眼下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綦毋兄来信相邀共游江南。璎珞,兴宗,你们意下如何?”王维举着手中的信,眼中似乎有种向往。
不等王维说完,兴宗就欢呼雀跃道:“太好了!这几天我正闷得慌,一直盼着能出去走走。若能跟姊夫共游江南,自然是美事!”
璎珞从王维手中取过信笺,点头微笑道:“江南人杰地灵,我也早就心向往之,加上綦毋兄盛情相邀,焉有不去之理?”
“好,那我们这就回去禀告阿爷阿娘,择日便可启程。”王维朗声笑道,三人往家走去。崔老爷本就是喜欢周游天下之人,自然点头同意,并叮嘱兴宗一路上跟着姊夫多学些为人处世、经世济用的道理。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三个年轻人意气风发地出发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对于三个生于北方、长于北方的年轻人来说,江南的春天,无疑是新奇和迷人的。他们早已“身未至,心已远”。
当然,让王维、璎珞、兴宗“身未至,心已远”的,除了江南的春天,更有江南的历史、江南的文化、江南的才情……
江南,是一个有太多美好女子生活过的地方。
这里有“四大美女”之首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这里有坚忠不渝、生死相随的虞姬。“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这里有三国时期的姐妹花大乔和小乔。“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里有可叹“咏絮才”的谢道韫。“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
从春秋战国一路走来,经历三国孙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直至隋唐,江南这片六朝繁华之地,涌现了太多才子佳人,沉淀了太多悲欢离合。
綦毋潜在信中邀请王维共游的地方,是隶属于江南道的越州。当时的大唐,有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等十道,越州位于江南道。
越州的历史,可以从大禹讲起。
史载,大禹治水告成后,在江南茅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死后葬于此山。从此,茅山更名为会稽山,此地称为於越,简称越。
春秋时期,於越民族在此建国,称为越国。
战国初期,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范蠡、文种等良臣辅佐下,带领越民同仇敌忾,大败吴国。越国疆域拓展至江淮地区。
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兴兵伐越,越国兵败,此后“服朝于楚”。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改越国为会稽郡。秦始皇巡游到此,祭禹刻石,教化民众。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分改会稽郡为越州,隶属于江南道。越州辖会稽、诸暨、剡城三县和嵊州、姚州、鄞州三州。
“璎珞,兴宗,綦毋兄在信中告诉我,越州有条从会稽山发源的溪水,名叫若耶溪。它沿山势蜿蜒而下,美如人间仙境,且是西施当年浣纱、采莲的地方。我们此去,定要泛舟溪中,悼古怀今一番才好。”王维嘴角上扬,一脸憧憬地说。
“‘若耶溪?‘若耶若耶,一开口,就有吴侬软语的绵柔之美。”璎珞颔首微笑。
“驾一叶扁舟,泛湖若耶溪上,真乃人间美事!”兴宗更是一脸期待。
三人紧赶慢赶,几天后,顺利到达越州。
第44章 相邀江南[2/2页]